拼多多狂奔过后,灵魂能否跟上?
近期,“电商黑马”拼多多公布2019年Q2财报,很多媒体被拼多多公布的炫丽的数据带歪了节奏,他们为拼多多创下新高的活跃用户(公布数据为4.8亿)、平台GMV(7091亿元)、营收(72.90亿元)欣喜若狂,而对光鲜数据背后的危机缺乏冷静的判断。例如拼多多重要的三项指标的增速相比同期都创下历史新低(活跃用户的增速为41%,平台GMV增速170%,营收增速169%)。对于其他平台来说,取得这样的成绩当然傲娇,但是对于拼多多来说,放缓可不是一个好的信号。
这里面有很多“细思极恐”的地方。首先,Q2拼多多的市场和营销投入达到了历史新高的61亿元,相对收入72.9亿元来说,这显得极其不对称。拼多多依靠大量的广告投放来招揽用户,改变用户刻板印象,形成市场口碑。你打开电视、手机、网站都能看到他们的广告,堪比当年把广告语刷遍农村墙体,把传单塞进门缝的三株口服液,过节前后在电视狂轰滥炸的脑白金等推广模式。但是拼多多广告砸进去了,相应的营收没有增加。拼多多三亿用户的时候,每年亏损过百亿,用户增加越快,亏损越严重。好歹Q2的亏损稍稍收窄,投资人看到一点曙光。投资方思考的问题是收割用户,实现盈利,还是继续耐心投入?
其次,拼多多的营收与GMV比为3.12%,和其他电商相比,也算达到了天花板。用户和成交量达到一个峰值,只能深耕精品用户来实现转型。拼多多在招揽用户方面,使出的大招就是“百亿补贴”计划,通过补贴入驻的一线品牌,达到全网最低商品价格,拉拢五环以内的用户回流到自身平台。而分析报道也显示,Q2增长用户42%以上的用户来自二线以上的城市,这“补贴大战”初具效应。而7月,上海消保会又泼了一盆冷水,拼多多在整个7月面临170多项知识产权方面的诉讼,小米、特步、九牧王等知名品牌纷纷对拼多多进行了起诉。要知道,去年拼多多为了能够让这些品牌入驻,使出浑身解数。现在这些品牌反过来就把拼多多推上被告席,这也不是和平分手的最好方式。
只要拼多多停止补贴,这些二线城市的用户肯定会回流到其他品牌,这些用户被招揽过来的原因就是因为价格原因,他们只看到眼前的利益,而不在意购物体验,商品质量,售后服务等等。因此这些被价格招揽过来的用户,他们随时会因为几毛钱,几块钱的差价而倒戈,走近其他平台。平台与平台之间的竞争越发激烈,目前没有听说一个带有原罪的平台,能够这么堂而皇之的成功。
最后一点,拼多多平台售假的问题一直存在,搜索互联网查看消费者投诉,拼多多购物体验相当糟糕,消费者的忍耐也具有一定限度,长时间的口碑投入也会让消费者走入两个极端,要么信任,要么抛弃。要拉回这些远离的用户,而需要花更高的成本。
通过以上几点分析,过低的投入产出比,还有不断面临的诉说官司,这些都是拼多多未来面临的难题。平台如果继续加大投入或者减少投入,这不可预期的风险都在增大,拼多多的未来的发展陷入进退维谷的境界。
拼多多花来三年时间走完别人十年才完成的路,发展每一个阶段都是“问题多多”,拼多多不以为意。投资人一厢情愿认为,黄铮们肯定会找到平台发展的解决方案。一个企业高速发展会掩盖很多矛盾,就像喜人的财报从来都不关注月球的背阴面到底有多冷。拼多多在发展中解决矛盾是一条可行之路,问题是拼多多带着太多原罪,它在发展之处就没有为电商秩序而努力,甚至对商业环境都是一个巨大威胁。脱离电商平台最重要的内核,解决问题也就游离表面,对消费者和商家的回馈都可能是昙花一现。
我们常常说,身体走得太快,灵魂需要跟上。拼多多就是这样肉体和灵魂分割的一个巨人,灵魂离开了身体,行尸走肉的活着,也就失去了追求生命本质的意义。拼多多也是如此,以电商新贵的生活闯入,站在巨人肩膀上坐享其成,而所干的事情,破坏的成分居多,建设的成分居少,从来不会认识思考,灵魂有多重要。
拼多多只有在假货治理方面给出全面解决方案,让用户口碑传播变成自身推广一部分,省去了烧钱推广费用,盈利也就水到渠成,消费者、商家、平台也就实现了多赢。
问题来了,黄铮们能否推倒重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