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会在群居中独处

2022-04-27  本文已影响0人  外婆有话说

学会在群居中独处

外婆有话说

人是群居动物,所以我们聚族而居,所以我们有社交需求,所以我们需要朋友,所以我们拼命寻求别人对我们的认同。因为人生艰难,需要一些来自“群体的力量”,供养我们脆弱的生命。

早在《易经.同人》篇里,就有文曰:“同人于野,亨。力涉大川,利君子贞。”意思是,众人齐聚一堂,合力齐心,就算遇到天灾人祸,也可化险为夷。只因人如蝼蚁,“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在茫茫自然,若不抱团,孤身一人,很难生存。

众多个体,生活在同一时段、同一空间,个体间结成这样那样的关系,犹如一个无形的网络,若隐若现。每个人都在这个庞大的网络之中,仅仅是其中的一个点。个体的人生活在群体的人中,个体的人是群体的人中的一分子,群体是个体生活的平台。不同个体之间,有物质文化交换、交往、交流的必要,这是互通有无,交流思想、经验、技艺,学习传承,推动人类进步的杠杆。同时,人与人交往交流,又是人自身生存与发展的需要——化解孤独,愉悦身心。

儿时我们要有玩伴;少年我们要有伙伴,读书我们要有学友,成年我们要有恋人,老年我们要有儿孙。我们在推杯换盏中,把酒言欢;我们在觥筹交错中,感受热闹;我们在的合唱中,融入自己的嗓音;我们在激烈的竞争中,拼搏进取;我们在阖家欢聚中,享受亲情……

无论处于哪个时代,社交都是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喧嚣是这个世界的底色,我们的生活每天都人来人往,车水马龙。但每个人又都是活生生的个体,都是独一无二的“这一个”。我们有自己的独立思维,自己的理想信念,自己的信仰,自己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自己的阅历,而且都生活在一定的社会土壤、社会氛围中,也会有强烈的独立愿望,有独处的经历,甚至体验过“寂寞使我更加美丽”的感受。我们懂得,外在的依靠,不能永远支撑我们,只有我们是自己的永远的守护者。

越早明白这个道理,就越早学会独处。

我想,学会独处应该是每一个成年人的必修课,因为只有懂得独处的人,才能从身边经过的人与事中不断获取力量,不断成长。

独处,是一个人的回归。

作家午堂登纪雄在《孤独力》一书中说道:“独处,是我们认识自己最好的时机。”

独处是有所选择而不再迷茫,独处是有所珍惜而不再随波逐流,独处是有所守护而不再漂泊。

选择独处,虽然代表着远离热闹,却能收获内心真正的安宁。

独处,能让我们更好地认识自己。越是喧闹,可能越会人云亦云,迷失自己。在独处的孤独感中,我们开始倾听内心真实的想法,更关注自己的内心。

诗人波德莱尔说过:“我想在孤独之中赎回自身,品味自己的骄傲。”

学会独处,让我们能够空出时间来享受生活,做自己喜欢的事,愉悦我们的身心,让我们习惯奔跑的脚步慢下来,这时,我们往往会发现许多意想不到的美,而这些美,正是被我们繁忙的生活挤兑掉的。  

学会独处,自己就不再一味地对人表达和朝外输出,并开始尝试着去专注于自己内心的真实需求,慢慢发现,原来自己才是最懂自己的那个人。

学会独处,我们会发现人生最大的难题,不是活成别人眼中的热热闹闹,而是在自己的世界里过得风风火火。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