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启示录第92集(孩子是供还是用?)
2022-06-11 本文已影响0人
傻傻做人
今天坐车去街上,在车上一位爷爷说:“孩子就是一个家的宝贝。”我说:“孩子别把他当宝贝想,而要当秋儿使唤。”爷爷说:“这可使不得,带娃的责任重得很。”站在爷爷的角度,也的确如此。
为何呢?
农村,差不多70%的孩子都是留守儿童,都是由爷爷奶奶带娃。所以对孩子有种隔代亲。深究其原因:那是因为怕自己没有照顾好孩子,而被自己的媳妇或者女婿说些什么,让整个家都不好过。没有任何问题还好,如果出了一点儿事的话,有可能就是鸡飞狗跳的结局了。孩子在校如果有点磕磕碰碰,孩子爷爷奶奶先没说什么,父母在外地通过视频看到孩子的情况以后,就会责怪婆婆爷爷怎么带的孩子,爷爷奶奶就只能: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除了忍,别无他法。
也就导致了孩子被呵护,被无微不至的呵护。啥事儿不做,倒也成了指挥使唤的主了。到了大些,大人对孩子就莫法了!这就是供孩子的结果。不是说不愿意管,而是管下来要闹矛盾和别扭,所以选择更为简单轻松的方式。
这时,前期大人和孩子都轻松了;后期,孩子和大人都比较难过!
有人就说:惯子女,就是害子女。
这句话,我同意。孩子无论家庭条件优越与否,孩子的成长都需要经历外在和内在的磨砺。
你可以给孩子全方位的外在服务和外在形式的刺激,可是他的内在成长,这些却不一定就是必备条件。
这也就让我明白了一点:孩子是独立的个体,那他就必须要具备独立的生存能力。而生存能力也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劳动的能力。
吃喝拉撒睡,这些都得让孩子具备相对应的劳动之力。而能够达到如何的程度,父母可以给予一些帮助,但前提都是自己有想法,自己会做才行!
第二,选择的能力。
孩子的问题,我们可以选择逃避,也可以选择正视,那么所采用的态度不同,自然结果也会迥异的。因此,孩子也必须得会选择,明白选择的意义重大。
第三,解决问题的能力。
生活,都是各种问题的掺杂。要有迎难而上的勇气,才会在各种问题的应对中形成自我的风格,其中的心路历程,自我体验,才会逐步完善自我的心智!
而这些能力的产生,只有在孩子做当中,才会不断去形成。参与自我的成长,这样的结果才是有益的!而家长们对孩子的用,其实也是对孩子未来成长的保护。很搞笑的一件事儿:那就是生在农村的60%左右的孩子基本上不知道一年四季的耕作实况。这或许是家长们不希望孩子们继续他们“面朝黄土,背朝天”的生活场景吧。才会宁愿自己艰辛,也要让孩子安逸!
可在安逸的背后,没有经历过艰辛的孩子,对于安逸的得来便不会感恩和珍惜,所以,这样只会恶性循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