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读书想法

晨语

2022-05-27  本文已影响0人  一弯静水流深

      最近比较长的一段时间没有写文章了。首先一个感觉就是:像做其他任何事情一样,放手时间太长,手生了,写作时反应慢了;更重要的,好像原来每天刻意去寻找生活素材的敏锐习惯被阉割了。相比较以前每个工作日写一篇文章,好像感觉现在的每一天都活得有一点模糊,但又无比匆忙。站在回想,刚开始停下笔以后,心里还是有一点不舍与窃喜。但后来又为自己找了一个理所当然的借口,那就是以前写的每一篇文章都是自己切实与孩子相处的真实感受,艺术加工少,也没有总结出一件事情背后发生的底层逻辑来解释生活中的“为什么”,所以自己需要不断汲取,学习,重新上路。没想到的却是,少了每天的写作习惯,但专业素养可不是那么好培养的,进步有一些慢。

        这些天一直忙着和孩子们编排六一儿童节的舞蹈,昨天预演一点都不成功,在和孩子们交流时忍不住批评了他们:告诉他们要做啥像啥,不打无准备之仗,要做就尽力做到最好,想要激发起孩子们团结一致的力量,因为只有在集体活动的的磨合中才能让孩子们有机会思考什么才是一个真正的集体,进而明白所谓的集体荣誉的意义。否则就会出现昨天他们下台后互相指责是对方的错,是谁谁谁跳错了,谁又占位不对,谁忘动作。必须让孩子们明白:首先自己努力做到自己可以抵达的最好,在这个基础上还需顾及到别人的动作和整体的效果,不能彰显自己而和别人脱了节拍。也不能在找问题的时候随意指责别人,推锅。失败是大家的,是每一个人的责任。

      说回我自己,最近用了半个月时间,做笔记认真阅读了《墨菲定律》,书里每一则故事和总结出的道理都是人们做事儿的底层逻辑,好像在生活中,自己也每每有体会和感悟,但却从来不知道这本心理学底层逻辑的书早已讲得透彻明白。我想认真的与自己所从事的教育行业做一个链接,找到一个人做事背后的深层原因。最近还每个工作日坚持读了《论语》,自己的理解加上一些大家的解读,对于《论语》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越来越觉得自己在中年遇上《道德经》和《论语》是一件幸事。被祖国文化的深层底蕴折服。如果每一位中国人都能有时间慢下来去翻开历史的书页徜徉一番,是不是人们就会意识到现在如无头苍蝇似的忙碌有时候做的反而是一些无意义假努力的事儿,人生自有一路风景,而我们总是迷恋所有到达目的地之后的刻意为之的假风景,而对天然的自然的风景熟视无睹。欣赏风景需要心境,最近通过刻意的练习对于自己的心境有了肤浅的觉察,尽管改变还不太容易,至少对每一次内心的变化有了更多的觉察和想要改变的决心。日子慢下来,充实起来以后,其实更能体会到生活的滋味,生活原来厚重而有趣。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