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velDB 完全解析(5):Cache
前文回顾
- LevelDB 完全解析(0):基本原理和整体架构
- LevelDB 完全解析(1):MemTable
- LevelDB 完全解析(2):Log
- LevelDB 完全解析(3):SSTable
- LevelDB 完全解析(4):Manifest
根据功能的不同,LevelDB 中有两种 cache:
- Block cache:缓存解压后的 data block,可以加快热数据的查询。
- Table cache:缓存打开的 SSTable 文件描述符和对应的 index block、meta block 等信息。
在 LevelDB 中,block cache 和 table cache 都是基于 ShardedLRUCache 实现的。
ShardedLRUCache
ShardedLRUCache 是在 LRUCache 上包装了一层分片——根据 key 的哈希值的前 4 位(kNumShardBits)分 16 个(kNumShards) LRUCache。
分片的作用是减少多线程对同一个 LRUCache 对象的争用。
LRUCache
LRU,全称是 Least Recently Used(最近最少使用),是一种利用局部性原理(如果数据最近被访问过,那么将来被访问的几率也更高)的缓存淘汰策略。LRUCache 即是一个基于 LRU 淘汰策略的缓存。当热点数据比较集中时,LRUCache 的效率比较高。
LevelDB 的 LRUCache 的实现由一个哈希表和两个链表组成:
- 链表 lru_:维护 cache 中的缓存对象的使用热度。数据每次被访问的时候,都会被插入到这个链表最新的地方。 lru_->next 指向最旧的数据, lru_->prev 指向最新的数据。当 cache 占用的内存超过限制时,则从 lru_->next 开始清理数据。
- 链表 in_use_:维护 cache 中有哪些缓存对象被返回给调用端使用。这些数据不能被淘汰。
- 哈希表 table_:保存所有 key -> 缓存对象,用于快速查找数据。
LRUCache 的 Insert 和 Lookup 的时间复杂度都是 O(1)。
LRUHandle
LRUHandle 是 LRUCache 中的一个对象。
struct LRUHandle {
void* value;
void (*deleter)(const Slice&, void* value);
LRUHandle* next_hash;
LRUHandle* next;
LRUHandle* prev;
size_t charge; // TODO(opt): Only allow uint32_t?
size_t key_length;
bool in_cache; // Whether entry is in the cache.
uint32_t refs; // References, including cache reference, if present.
uint32_t hash; // Hash of key(); used for fast sharding and comparisons
char key_data[1]; // Beginning of key
Slice key() const {
// next_ is only equal to this if the LRU handle is the list head of an
// empty list. List heads never have meaningful keys.
assert(next != this);
return Slice(key_data, key_length);
}
};
重点关注三个 LRUHandle
的指针:
-
next_hash
: 哈希表的实现采用的是拉链法来处理哈希冲突,用next_hash
维护落到同一个 bucket 的对象。 -
next
/prev
: LRUCache 通过链表来维护缓存对象的使用“热度”和是否正在被调用端使用,这两个指针就是用来实现链表的。
HandleTable
HandleTable 是 LevelDB 采用拉链法实现的一个哈希表,主要提供了 Lookup、Insert、Remove 三个接口。没有做什么特殊优化,逻辑很清楚。
当哈希表的元素数量超过 list_
的长度 length_
,会调用 Resize 进行重新哈希(rehash)。直接扫描整个哈希表进行全量 rehash,如果哈希表很大,遇到 rehash 可能会导致系统抖动。
缓存淘汰策略
LRU
LRU 是一种常用的缓存淘汰策略,因为大部分情况下,数据的访问都是具有局部性的——最近访问过的数据,短时间内还被访问的概率比较大;而比较久没被访问的数据,短时间内会被访问的概率比较小。
当热点数据比较集中时,LRU 的缓存命中率比较高。但是在某些场景下,LRU 的缓存命中率会急剧下降,比如批量遍历。
LevelDB 在读参数 ReadOptions
提供了一个参数 fill_cache
,让上层控制是否要将 data block 放入到 block cache。
MySQL 的 InnoDB 的 LRU 缓存实现为了避免扫描操作污染 cache,采用了两级的 LRU cache。数据会先进入第一级 cache,一段时间之后还有访问再放到第二级 cache。
FIFO
FIFO,全称 First In First Out,其实就是一个队列,按先进先出的方法淘汰数据。新的数据插入队列尾部(入队),队列满了之后从队列的头部开始删除(出队)。
LFU
LFU,全称 Least Frequently Used,根据数据的访问频率来淘汰数据,适用于“如果数据过去被访问多次,那么将来被访问的频率也更高”的场景。
Random
随机淘汰缓存对象。好处是不用根据 LRU、FIFO、LFU 的要求维护缓存对象的顺序。
Block Cache
一个 SSTable 在被打开的时候,会通过 options.block_cache
的 NewId 为其分配一个唯一的 cache_id。
每个 data block 保存到 block cache 的 key 为 cache_id + offset。
由于 SSTable 是只读的,block 的读取和 block cache 的维护非常简单,具体参考 Table::BlockReader。
Table Cache
Table cache 的具体实现在 table_cache.h 和 table_cache.cc。
Table cache 的 key 是 SSTable 的 file_number,value 是一个 TableAndFile 对象。
TableAndFile
有两个成员变量 file
和 table
,重点是 table
。
struct TableAndFile {
RandomAccessFile* file;
Table* table;
};
Table 内部封装了 index 和 filter,以及其他一些 SSTable 的元数据(参考代码)。
struct Table::Rep {
~Rep() {
delete filter;
delete[] filter_data;
delete index_block;
}
Options options;
Status status;
RandomAccessFile* file;
uint64_t cache_id;
FilterBlockReader* filter;
const char* filter_data;
BlockHandle metaindex_handle; // Handle to metaindex_block: saved from footer
Block* index_block;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