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每天写1000字简友广场

逛西仓品旧味

2019-02-04  本文已影响3人  湛蓝的天空2019

今天是年三十,家家忙着团聚,我们家不一样,儿子媳妇结婚十年出国甜情蜜意去了,就我们老俩口在家过大年。虽然只有我们俩,但一点也不马虎,一周前就开始置办年货了。那天星期四,是西仓集市的日子。一大早,我们拉着小轮车,坐205公交车从桥梓口下车向北来到西仓。

在西安,有这样一个地方,每逢周四、周日,这里虫鸣鸟叫,热 闹非凡;花鸟虫鱼,地摊古玩,应有尽有。这里,就是西安有名的西 仓鸟市。有人说,不知道“西仓”,不算地道的西安人。据说它形成于清朝末年,直到今天还保持着每逢 星期四和星期日开市的传统,称之“鸟市”。历史上这里也是国家仓 库,现成为军区仓库。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只要人们提起“鸟市”, 西安人都知道是远近有名的西仓。目前这里以仓库和居民区为中心已 经分化西仓东巷、西仓南巷、西仓西巷、西仓北巷。   

我们住到太白南路三年了,来这里很方便。几乎每月都会在周四来上一回。这里的集市很热闹,熙熙攘攘、摩肩接踵的人群拥满了道路, 花鸟虫鱼,琳琅满目,让人应接不暇。据了解,上个世纪90年代的时候,西仓“鸟市”占有2个巷子, 只要开市,卖鸟的、卖兔子的、卖鸽子的、卖狗的、卖鱼的都会聚集 过 来。夏天,一边有人卖蛐蛐,一边则有人斗蛐蛐,围观的人很多, 十分热闹。而在仓口的树枝上,还挂满了各式各样的鸟笼。  

这里,似乎是我们见过最有趣的地方。这里有一万个老汉,一万个老婆。总有看不完的新奇玩意儿。还有听不够的卖者相声式的嘴上功夫,还有传说中的各类“专家”隐居于此。

在很大程度上,西仓鸟市几乎就是西仓 集市的代名词。这里也成为西安爱鸟之人必逛之处。不少人习惯把到西仓逛鸟市称为“逛档子”,但是大多数人却说不清“逛档子”这个特色叫法的由来。有人说,是因为西仓集市中小摊相连,逛起来就像一个又一个隔档,所以得名;有人说是因为很早以前摊主多是挑着担子带货过来,“担子”念着念着便谐音成了“档子”;有人说“档子”其实是上当的意思,是指原来那里卖的东西多,人也杂,挑选时不看清楚是很容易上当的;还有人说,清代时那附近的 校场 每月要定期进行军事操练,旗人爱玩鸟玩蝈蝈,当他们进入校场后,他们的跟班就帮各自主人提着鸟笼、揣着蝈蝈筒,在校场外等着,校场设置着栅栏,阻挡闲杂人等入内,久而久之,这道栅栏就被叫成“档子”了。不管哪种说法正确,反正百年来“逛档子”这个词是传了下来,并延续叫到了今天。

有种说法是,不知道“西仓”,不算地道的 西安人。但这毕竟是老话了,因为很多土生土长的本地人,也不知道在城墙里面,还保持着一个如此规模的集市。

在这里,那些手里把玩着核桃的老板也许会告诉你,他这东西来自清末年间那个谁谁谁的,说的你一头雾水,你可别怪当时历史是美术老师教你的。有关真假的问题,你还是不要问了,即使问了老板也会拍着胸脯告诉你,“真假自己看,买了肯定赚。”很多古董玩家眼中的西仓,早已不是一个单纯玩物的地方,而是历史文化,社会心理和民俗传统相融的一个整体,它见证着历史的变迁,故事的发展。

儿时关于西安集市的记忆,是周末,是花鸟鱼市,是猫狗市场,是父亲的肩膀,是地摊上的新奇事物,是新添的礼物。画眉 黄鹂 会学人说话的八哥。五颜六色的鹦鹉,父亲耐心的科普,还有耐心地挑着鸟笼。看着那些脸上皱纹的爷爷奶奶,心想,何时我的头发可以白到这么酷,就像地摊上那些厚厚的,感觉永远无法看完的书。看着看着,我们也成了爷爷奶奶,对这里仍然情有独钟,可是却鲜见娃娃孩童了,毕竟时代变迁了,孩子们早已被电子产品吸引,对古香古色的档子当然没兴趣了。

西仓,源于明末清初,从过去到现在,依然保留着每周四、周六赶档口的习俗。人们赶早而来,在喧闹中看花看草看鸟看鱼,狭窄的街道,满满的人流,即使什么都不买,遇到同好之人,聊上一早也是美好的。

也不知道从何时开始,我们想要去认识一座城市时,更愿意去寻找当地人常去的路边摊,更愿意去看看当地最有特色的市井,更愿意去和这座城市的人们在一起。这就是我们时不时来逛西仓的原因吧,不完全是消磨时间打发时光而已。

随着时间的推移,每逢集市,许多小商贩们也过来“凑热闹”。 由于没有任何收费,这里渐渐成为许多做小买卖的商人心中最好的交 易地。摆地摊卖古董旧货的,如今,西仓鸟市已成为辐射方圆2公里隐匿在城市中的热闹大集市。对了,这里还有个蔬果大集市,比超市甚至比家门口的摊主卖得还便宜,物美价廉,又逛了西仓,何乐而不为呢!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