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书推荐|《康辉咬文嚼字》
暑期到了,特别想推荐一本家庭读物,适合家长与孩子一起阅读,可以借由书中的字词,当作家庭亲子话题谈美食,聊地名,讲故事。还可以相互提问,考一考那些古老的姓氏读法,容易念错的地名,想想都有趣。
《康辉咬文嚼字》作者:中央电视台康辉。
先前是为了买本书给一位小朋友当见面礼,在书店发现《康辉咬文嚼字》,当即买下。后来念念不忘,又给自己买了一本,总能随手翻翻,心里踏实。
我在河南工作过,知道在郑州与开封之间,有个地名叫中牟(mu,四声),而不是读mou(谋),这么多年了,我可能一直都读错了。
康辉在本书的《中牟》中,除了讲“牟”字的四种读音外,还介绍了美男子潘安的故事。
原来潘安叫潘岳,是西晋文学家、政治家,他的家乡就在中牟。这里有一个潘安与妻子杨容姬的爱情故事:长相俊美,又有才情的潘安,在妻子早逝后,自此不再娶妻。
文章最后通过男生版的“东施效颦”,引出做人要“始于颜值,陷于才华,忠于人品”的结论。
其实书中的一大特点就是内涵丰富,每篇文章的知识量都很大。难怪大多数网友评价:“跟着康辉老师涨知识了!”
康辉被央视同事们称为“活字典”。有一次,撒贝宁与尼格买提录制节目时在路上看到了一个生僻字“厍”,他们第一个想到的不是查手机,而是选择给康辉打电话。康辉接通了电话准确地说出了这个字的正确读音,这个字念(she四声)。
撒贝宁自我介绍时总是说:“大家好,我是撒(Sà )贝宁”。结果被康辉隔空“正音”:“撒”在姓氏里面实际上读(Sǎ)。撒贝宁于是自嘲道:好吧,我是小傻。
有好多字和词,我和身边的人一样,读错了,也不知道。大家都这么在用,但很少有人指出来。不规范的读音,尤其是姓氏、地名什么的,如果在公众场合读错了,肯定会有些尴尬。
如苏东坡被贬到海南的儋(dan一声)州,江西上饶有一个铅(yan二声)山县,安徽砀山梨读dang(四声),而不是汤。
好吃的馄饨(tun轻声)、蛋挞(ta四声)、果脯(fu三声),你读对了吗?反正我是读错了N年,是康辉这本书解救了我。
康辉从蛋挞的音译名讲到葡式蛋挞的起源——葡萄牙里斯本的贝伦蛋挞店,又带着我们来到澳门,分享英国人安德鲁如何将葡式蛋挞创新成澳门名小吃。
一篇短文,简直是一场吃货的美食之旅。更让我深深记住了:没有蛋塔(三声),只有蛋挞(四声)。
本书的妙处不在于仅仅是通过地名、姓氏、美食,来谈容易读错的字,还有节日、日常习惯中发现很多有意识的人文知识与典故。
书中《拙政园》篇,既讲中国园林之母的来历,又提供好些史料。原来这个园林是江南四大才子之一的文徵明设计的。“拙政园”取名来源于《中牟》中介绍的潘安所作《闲居赋》“孝乎惟孝,友于兄弟,此亦拙者之为政也”。
作者从“拙”字讲到道德经的“大巧若拙”,详细介绍曾国藩的努力读书,以勤补拙的成事经历。
我一直都喜欢“勤能补拙”这个词,当信念一样崇拜,但一直都读错了,不是二声,而是读平声,音zhuo(桌)。
当然,最难的还是姓氏,总有一些姓氏是没能见识过的,好偏好陌生,但在康辉这里,从古到今,独到的知识与人物故事,三言两语,就能展现很多典故来。
比如“任”姓,读二声,讲这个姓的起源,让我知道了黄帝有二十五子,得姓者十四人。其中有十二个古老的姓氏。任是其中之一,文章后面还增加了一个小例子,四大美人之一的貂蝉,姓什么呢?原来就姓任,叫任红昌。最近翻看易中天的《品三国》正好看到吕布、董卓,也谈到任红昌,就能刻意往正确读音上靠了。
全书以正音为切入点,轻松讲解从多易错的读音,并延伸很多知识点。
印象深刻的是《三坊七巷》篇,除了纠正“坊(fang一声)”字读音。作者详细介绍了“中国城市里坊制度活化石“——三坊七巷背后的历史人物。
这里有林则徐童年的身影,也是“译界之王“林纾少年成长之地,还留下了二十世纪最伟大的情书《与妻书》。
这里有林觉民的故居,他的哥哥叫林长民,林长民的女儿是林徽茵。林觉民的宅院后来卖给了谢銮恩,他的孙女谢婉莹,就是现代作家冰心。
被称为“这里有半部中国近代史”的三坊七巷,经过作者一写,还真想去看看。
本书中的每个篇章独立成文,读起来不累,特别适合随手翻。细细品味,你就像在听一位师长闲谈,没有吊书袋,不会堆砌华丽辞藻,语言平实,娓娓道来。
这本书的体验感非常棒。
每篇文章都有二维码,扫码即能收看“康辉说”,为你带来的是一位“邻家大哥”的亲切、平实与幽默,跟央视新闻主播完全不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