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urros,Porra,Calentito,吉事果儿...扒
在南锣鼓巷看着那些举着挤满奶油和冰淇淋的吉事果45度仰角嘟嘴自拍自high的妹子们,我忽然想起了第一次在西班牙吃到这种食物时候心里呼啸奔腾而过的一万只草泥马,那种感觉,就好像北方人吃到了鲜肉元宵,南方人喝了咸的豆腐脑儿。
明明叫油条,为什么要和巧克力在一起?这个CP不能接受。
后来慢慢在西班牙久了,也开始渐渐接受了这“不伦之恋”。
但是再后来,忽然发现某一天,这根光棍老油条竟然带着奶油、冰淇淋、蜂蜜等等一众新欢来到了中国,抛弃了糟糠妻豆浆不说,还起了个冒充三四线城市大品牌的名字——吉事果儿,我就真的有点儿不能忍了。如果你第一次到西班牙,朋友说走,带你去吃“西班牙油条”!虽然听起来土,但是总觉得有神秘感,会很想去尝尝,那个感觉就像…走,带你去看看西班牙黄晓明一样充满了猎奇感。
可是,如果在马德里我说,走,带你去吃“吉事果儿”!你应该会揍我一顿吧…
在wiki百科上,churros的解释为:西班牙、葡萄牙传统食物,一种油炸的面食,在全球拉丁语系国家都广受欢迎。
事实上,岂止是在拉丁语系国家,好像全世界都爱死了这根“渣男”老油条!
为什么呢?我想,可能是因为它首先披着一根“油条”的外衣吧!毕竟,油条可是坐拥13亿粉丝的热爱。
关于churros的起源,一直有两种说法。
第一种就是来自于中国。明朝时期,葡萄牙的水手们从东方带回了很多美食和烹饪技术,其中就包括油条——这种金黄色的油炸点心。
不过,回到葡国后他们对油条进行了一些改良,当然主要可能是因为没完全学会,所以做的“油条”不是咸的,而是洒上了糖。
很快,他们那个嗜吃如命的邻居西班牙就闻着香味儿而来,把这道甜点学了去,并继续改良。因为生来就懒,不想擀面抻面油炸,他们创造了压模机,直接把面挤出星状的面条放油锅里了...今天的西班牙油条就此定了型。
另外一种说法是西班牙的牧羊人发明了churros。因为他们生活在山区,山里哪儿找面包店啊,所以他们就架起一个大锅,放上油炸面条,操作简便味道甜美,成为居家放羊的必备佳品。
对于这种传说还有一个“证据”,就是“churros”的名字来源于一种叫做Navajo-churro的羊,这是发源于伊比利亚半岛上的churra羊的一种,因为他们的羊角长得就跟churros一样。
这个四角羊力大仙就是Navajo-churros.....它们也是今天羊毛制品中的翘楚。不论源头到底在中国,还是西班牙的高山上,今天的churros已经收获了全世界的爱。
谈谈情然后再跳舞,凌晨时还在吃油条
在西班牙,巧克力油条店叫做CHURRERIA。可以说,这是整个西班牙最勤快的人——通常,churreria都是从清晨开到午夜,有的甚至是24小时营业的。
西班牙人认为巧克力可以解酒。每个周末,城里乡下的老少爷们儿salir de noche聒噪了一整夜之后,在清晨吃一份churros解酒,才回家睡觉。
在马德里有一家传奇的巧克力店,SAN GINÉS,自1894年起,它就安静地坐落在街角,迎候一批又一批聒噪的顾客。
这里不仅有传统的churros,还可以吃到各种巧克力的大拼盘在西班牙,churros有细的、打结的、又粗又长的;都可以和热巧克力、甜牛奶、champurrado或是咖啡随意组合CP。
大航海时代,征服者把churros带到了南美。于是,这根“老油条”又在南美大陆找到了新欢——比如在古巴,油条和番石榴合体了;在墨西哥,它又爱上了奶油;到了乌拉圭,奶酪又成了它的蜜。
在西班牙南部的塞维利亚,你可能在菜单上找不到churros,因为在这里,它们叫做“calentes”或是“calentitos de rueda”。南方的油条惊世骇俗,在油锅里炸成螺旋状的一大盘,然后捞出来再剪开。
而在西班牙北部的巴斯克地区,churros又“改名换姓”变成了“porra”,而且,看上去更粗了。
所以,为什么到了中国,它就变成了“吉事果儿”?有人说,是因为在北方,尤其是天津,管油条叫果子,所以西班牙油条也得是个果子;吉事,就是个吉祥话儿。
不过,“果儿”在北京方言里,说的是大姑娘。尖果儿是漂亮妞, 苍果儿是我们老阿姨,戏果儿就是耍流氓了。
所以,那在世界上横行霸道迷倒众生不负责的“渣男”churros,到了我们这儿,连性别都转了?
有点儿意思。
喜欢的话可以关注 雷小光家母老虎 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