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形成论》读书笔记
《个人形成论》美 卡尔·R·罗杰斯
人们追求接纳,而只要有了接纳,人们就会趋向"自我实现"。
只有当事人知道伤痛在哪里,该往何处走,关键问题是什么,哪些经验被深深埋藏着。这时我开始领悟,除非我的目的是要证明自己才智过人,学识不凡,否则,我最好是依靠当事人作为治疗过程的向导。
实际上,我在个人关系上所犯的大多数错误,我对于别人无所助益的大多数情况,都可以用一个事实来说明,即出于某种自我防御的原因,我的表面行为与自己的实际感受背道而驰。
我肯定是一个不完美的人,肯定没有完全达到自己所设想的机能状态,而接受这一点对我来说现在已经变得比较容易。。
我发现越是接纳和欣赏当事人,我就越有可能创造一种他可以利用的关系。我所说的接纳,就是一种对于当事人的热情关注,无条件认为他是一个具有自我价值的人——不论他的状态、他的行为或者他的感受是什么样子。而作为当事人,受到他人喜爱和珍视的这种安全感在助益性关系中是一个极其重要的因素。
我不断地渴望去理解当事人的当下感受,理解他的各种情感和表达的个人意义,即达到一种敏感的共情。
并不是说仅仅有接纳就够了;需要有理解,接纳才会有作用。只有当我理解了你觉得是那么可怕、那么脆弱、那么伤感、或那么荒诞的情感和想法——只有当我看到这些情感和想法如同你所见,并且接受这些情感、想法,接受你这个人——只有这时你才会真正感到能够自由地去探索内心所有隐秘的角落,探索令人恐惧的缝隙,探索通常被深埋于地下的经验。
助益性关系的特征是:真诚透明。接纳。深入的共情理解。
以上所有皆引自 卡尔·R·罗杰斯,《个人形成论·我的心理治疗观》,杨广学、尤娜、潘福勤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7月第一版 前34页。
个人感触:
接纳与共情。
每个人生下来,从那开始,就被各种或复杂或简单的关系线缠绕着,他们是你的父母、亲戚、朋友、爱人,甚至天上飞过的鸟儿、水里游曳的鱼群、偶尔路过的一棵树……一根根、一丝一丝地把你固定在地上,让你感到留恋,总归不至于让你对这世间无感,于是你就有了留下的理由。
如果一个人,他周围的关系线都把他绑缚的紧紧的,仿佛看一个野兽;或者根本不屑于去和他进行什么连接,关系线松松垮垮、可有可无,仿佛看一粒尘埃。这种不被其他人认可或者接纳的环境,对于其本身来说,负面影响是很大的。同时,如果这个人本身对于世间毫无留恋,主动斩断自己与其他人、事物的关系线,那么,任凭周围环境如何主动拉扯,他也不会沉下来,只会离开。他离得越远,想要拉回来,就越难。
接纳和共情,这个过程,不就是双方建立安全关系线的过程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