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发家长手机,是传递接力棒吗?
文/落寞红尘。
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化,很多通迅手段都被运用到教育教学中,很多中小学校的老师通过微信、APP、QQ、短信等方式将作业内容发至家长手机中。在带来方便的同时,形成新的现象,老师微信布置作业,孩子依赖家长,家长依赖微信。
今天中午和一个严姓英语老师聊天,我问他,一年下来平均每个月能拿多少钱工资?他说基本工资加绩效工资,有6000吧!我说,为什么有的老师只有4000呢?他说,职称高的,教龄长的,就高一点。
我为什么要问这个?因为在微信聊天群里,有一个网友老师,说想辞去月薪4000,教师一职,偶发此想就顺便问了下。
聊到老师的话题,边上有个邻居奶奶插话说:"现在老师好呢,把作业直接发到家长手机上,孩子做作业要做到九十点,父母再批改,不对的再教再订正,有时忙到十一点多才能睡觉,孩子苦,家长也苦。”
从邻居奶奶的表情看,她对这事是不满的,她生气地操着浓重的地方口吻说道:"孩子是交把学校教的,全叫家长做,那老师又做什呐"
我接过话说:"老师也不完全是把责任甩给家长,他可能是想让家长协助,把孩子的成绩提高上去。"老师也是一番好意。
我是站在中间立场说这个话的,我这种说法,老奶奶并不认同。
接着我又把这一话题散开了去说:"孩子的错题,家长会罢了,要是不会怎么办?如果父母都在外面打工,家里就只剩下老人,那怎么办呢?”
严老师说:"那只好拉倒呗。"
"要是连家长也不会做呢?"我说。
"不会做也没关系,现在网上一查就有正确答案,用不着费神。"
"会查的,那不会查的呢?”
老师:"那就没招呗。"
邻居奶奶说:“做不出来,到学校罚抄错题,孩子罚抄十五遍,大人也要跟着罚抄五遍。"
我说:"现在外面还有这个样子的家长呢,孩子作业做好做坏,她什么也不问。只负责在作业本上签字。“
对这种说法,他们二人都不可置否。也是,那会有这样的家长,也太不负责了吧。
我还真不是杜撰,在前一篇之章《孩子不肯吃饭,照我说的方法试试》里说的较详细。
图片/网络在我个人看来,认同这种做法。持这种做法的家长的观点很明确,孩子既已入学,知识的传授,教师是专职,有一整套的教学方法。孩子做错题也为正常,如何帮孩子纠正错题,本就是老师的分内之事,如果家长越俎代庖,困家长本就不是专职人员,可能在帮孩子订正错题的时候,耗的时间要比老师长,讲解的时候也毫无章法,罗里罗嗦,哪像老师那样循循善诱,甚至还会出现急躁情绪。孩子也不一定听得懂,有可能是处在似懂非懂的状态下,订正了这道错题。结果到了老师那儿的作业全是对的,孩子对知识掌握的真实情况,会被掩盖。他的成绩就会出现虚高假像,带来的是班级成绩的表面"繁荣",这不是教育的初衷。也不是教育想要的结果。
这样看来,有此做法的老师倒错了,家长反而做对了。
家长的想法其实也很朴素,简单明了。看似不关心孩子,其实这么去做,家长要下多大的决心啊!
就是现在愿意辅导孩子做作业的家长,面对老师,作业发自己手机上的这种情况。也是无奈里,充满了忧虑:
1.怕孩子形成一种惯性思维,上课不认真听讲,不认真做作业,不思考,不动脑筋,抄别人的作业。做错了也没关系,反正爸爸妈妈会帮着纠正。
2.老师省去了不用在黑板上这一传统的布置作业的方法,学生也省去了不用抄黑板上的作业题的麻烦。不利加深记忆,滋生惰性。
3.依赖家长,丧失独立学习的能力。家长不说,孩子就更不知道是什么作业。会不会形成,老师对家长的一种依赖?
4.怕掩盖事实,老师并不能真正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反而影响和耽误孩子的学习。
而之前说的那种,不闻不问的家长,反倒觉得靠谱点:
1.孩子学的不好,老师批评他一句,能抵上家长十句。自尊心会使他,宁可选择上课认真听讲,也不愿选择被老师批评,颜面无存的境地;
2.没有了依赖,会自觉形成动脑思考的习惯;
3.便于老师用系统的理论和方法,正确的指导孩子的学习。
我认为这种做法倒是可取,与当今教育理念:教育是全社会的教育,教育不仅学校教育,也包含了家庭教育,并不矛盾和对立。
而真正要反思的,倒是像邻居奶奶说的这种作业发手机的现象,是不是可取?有没有存在的必要?要不要断然喝止?
家长被动的被要求参与到孩子的作业当中,顺带监督甚至帮助孩子做作业。我觉得学习本来就是孩子自己的事,应该让孩子自己努力思考独立完成,这样才能成为孩子自己的知识。
上课的时候思想高度集中,放学回来独自完成作业,复习一天的课程,有条件的再预习一下明天的课程,这不很好吗?
孩子独立完成,哪怕会很慢,家长也不能急,如果参与进去效果会大打折扣。让孩子对不懂的知识点,一定要反复的慢慢吸收、消化,这样才能变成自己的东西。
如果是家长教孩子,即使他今天明白了,明天也可能忘掉,因为没经过他,慢慢的咀嚼消化,他当然记不住,当然不能变成他自己的知识。
先如今的教育现状,好坏还真难评说。
教师是为了摆脱自身的教学困境,还是为了完成教学大纲赋予的教学目标,而去堂而皇之的要求家长这样那样,或者两者皆有。
孩子一入学家长就会天天收到这样的短信:
X月X日语文作业:
1、听写识字(二)1到4课的生词,家长批改。
2、完成一张语文试卷(家长检查批改)。
3.熟读89页到136页的课后练习题。
从这则老师发给家长的短信可以看出,家长又接过了老师传过来的接力棒,家又成了第二课堂。
我也喜欢这样去做,觉得很方便。不做会被大家看着不协调。
可我也从没问过自己这样做是不是合适?现在有人提出了质疑。我也是极力寻找为自己做这件事的确当借口。
现在细细想想还真有点,有它不到的地方。
"唉,现在的孩子也不知怎么了?根本不肯做作业,作业要催多少次,才能收得上来。“这恐怕是所有承担教学任务的老师的焦虑。
也许正因为此,才出现了本文开头邻居奶奶说的老师把作业,发到了家长的手机上。也实属是老师当下的无奈之举,是不得已的选择。
图片/网络老师把作业发家长手机,与体育赛道上,400米接力赛,是有着异曲同工之妙,还是有本着区别,还是殊途同归。还有待大家细细品味,慢慢体会个中滋味。
我写这篇文章,可能会触动很多人的敏感神经。我的主观没有指责任何人的动机。我赞同家长是孩子的第一责任人,是永不退休的班主任。家长有责任、有义务,协助学校、老师,共同抓好学生的全面发展。我不认同某些教师的个人做法,不代表大多数,不具有普遍性,是个人的一点点看法,仅此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