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天 学习怎样给盲人讲电影
10月15日是国际盲人日(节),又叫白手杖节,是一九八四年世界盲人组织在利雅得会议上确定下来的。大会选定每年10月15日为国际盲人节,世界盲人联盟是国际统一的盲人组织,成立于一九八四年。2013年已拥有140多个会员国。中国是会员国之一,原中国盲人聋哑人协会是国际联盟的创始人之一。
有这样一群人,他们为盲人讲电影,用心灵的目光欣赏和感悟电影艺术的魅力。他们帮助盲人朋友走进流动的光影世界。我就认识他们中的一位郑文国,我们还有一个微信群“给视障朋友讲电影”。
盲人也能“看”电影?没错,无障碍电影,就是通过在电影无对话处增加现场讲说,能够让盲人通过听觉完整地“看”电影。
这是一种让盲人享受平常人的电影娱乐的方式,也是一件带给盲人很多平凡快乐的事情。
无障碍电影的解说员无疑是这场特殊电影中最重要的一环。他们负责撰写电影中无对白处的解说,一部两小时的电影可能需要万字或者更多;在播放电影的途中,他们需要一手举话筒,一手拿解说,在规定的时间内富有感情地朗读出来,速度须与电影时间条相匹配……
心目影院创始人王伟力发现,盲人在理解事物的时候,不光是视觉和声音的理解,还有重量、质感、温度和味道,“为什么盲人朋友能够成为观众,是因为他具备了这样细腻、敏锐的能力”。
王伟力老师说,讲电影有技巧,画面描述要尽可能简洁生动,让盲人观众迅速领会。每个讲述人开始练习时写的脚本,几乎是对整个电影的“零件拆解”:同期声、画面的文字描述、各种细节,一部电影的脚本往往要写上好几万字,写完再跟电影反复核对,保证在最合适的时间内讲完。
有人会不解,盲人如果先天失明,他要怎么理解电影里蓝天白云的样子?
王伟力说,这其实很多明眼人的误区。盲人都有视觉的意识,对于视觉的需求是一样的。所以他们的内心视觉形态、信息模式基本上都趋于一致。而他们要做的,就是把盲人的内心视觉和画面上的视觉勾连起来。
“盲人的心理视觉是触摸形成的,我把它叫体感视觉或触摸视觉,所有触摸的物体就留在他的内心了,变成了一种理解世界的语言。”2008年,他们开办首个盲人触摸艺术展,带着观众触摸卢浮宫的雕塑复制品。后来,播到《侏罗纪公园》这样的科幻片,他们就把恐龙的模型拿来,让盲人们一边触摸、一边感受和想象。
王伟力回忆起一个场景,他们去到航天馆,一位盲人把一个几十米的运载火箭从头摸到尾,全程都咧着嘴高兴地笑,听完一路的讲解,他感叹:“国家做这个航天,真是不容易。”
大学生志愿者刘艺伟说:“我们作为口述者,不是单单的念台词,还要注意情绪,以及对白出现空隙时,要及时补充画面信息。不仅如此,还要控制电影声音,音量大了会对观众们造成干扰,无法让他们在电影的场景之中脑补想象。在语言表达时,忧伤时要表现忧伤,激昂时要表现出亢奋。”刘艺伟说,为了配合电影的氛围,大家对自己的声音有了更多的掌控。例如利用不同的“声音表情”来替代画面中的“情感表情”。用坚定的语气来描述演员们迅速而熟练轻松的动作,也可以用懒散的语气来描述主角“抬起眼皮”的动作。
电影讲述是讲述人在电影连续播放中,面对画面和画面的创作意图进行口语讲述。包括对场景、时间、色彩的叙述;对人物形象、年龄、动态、 表情、服饰的描述;对物体的运动、变化、速度、状态的讲解。
讲述人通过讲述,把电影的镜头语言和电影的主题思想传递给盲人观众,使他们在内心形成一个流动的、有形有色、有思想、有运动状态的心理视像。
10月份,我也计划讲一场电影,影片定为《芬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