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中高级职称答辩收集》
董伟娟坚持分享第1950天(伊川焦点团队分享877天)(2022.11.30星期二)
1.如何理解“课程”这个概念?
课程可分为广义狭义两方面。狭义指教学内容,主要体现在教科书、课程计划和课程标准中;广义指学生在学校中获得的经验,包括学科设置、教学活动、教学进度、课外活动以及环境气氛等。也就是说,广义的课程不仅包括课程表中所规定的学习内容,也包括学生课外活动和学校潜在的各种教育因素;不仅仅指书本知识,也包括学生的个人获得的感性知识、情感体验。
2.贯穿课改的基本精神是什么?
以人为本,为了每个学生的发展。以往是以学科为本,“目中无人”的教学。失去了对人的发展的整体关怀,现在强调课程要促进每个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满足每个学生终身发展的需求,培养他们终生学习的愿望和能力。
3.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具体内涵是什么?
关注每一个学生,关注其情绪情感,道德生活,人格养成,关注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指导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做事,学会合作,学会生存。
4.将“教学大纲”改为“课程标准”,这一改变包含什么意义?
课程标准是国家指定的某一学段共同的,统一的基本要求,而非最高要求,是大多数学生都能达到的。
着眼于学生素质的提高,确立三维目标。
从关注教师教到关注学生学习过程。
使课程管理从刚性走向弹性。
5.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有哪些基本途径?
开展社会调差,根据社会需要,确定参与社会所需要,适应社会所应该具备的知识、技能和素质。
审查学生能够从中获益的各种课程资源。
研究一般青少年和特定受教学生的情况,了解他们已经具备的和尚需具备的知识技能。
建立课程资源数据库,拓展共享渠道。
6.课程改革需要我们建立什么样的教学观?
教学观就是咋看待教学。强调教学过程的开放性与生成性,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突出教学过程与方法,以人的发展为本。
7.需要我们建立什么样的学生观?教师观?
学生是发展的人,是独特的人,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人。
教师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是教育的研究者,是课程的开发者。
8.新课程对教师教学行为有什么要求?
服务、调控、反思、合作。
9.教学原则?
直观性原则、启发性原则、巩固性原则、理论联系实际,循序渐进原则。
10.新课程倡导哪些现代学习方式?
合作式、探究式、自主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