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课有感系列‖(二)历史复习课如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当老师的都知道,从课型的角度来讲,相比新授课来说,复习课更为难讲,因为复习课一方面缺乏了新课的趣味性和学生对授课内容的新鲜感,另一方面复习课对老师的专业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拔高,如何和中考进行链接,都需要老师在备课时做足准备。
上午第三节在九六班听了历史教研组长张老师的一节复习课,本节课复习的内容是八年级下册第三单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其中的三个考点。
课堂一开始,张老师首先进行了知识回顾,向同学们提出了上节课所复习的三大改造的有关内容——时间、改造对象、改造方式和实质。在这一环节,张老师采取的方式是单个提问和集体回答相结合,再提问的时候,给学生留有了思考的时间和空间,提问的效果比较理想,学生基本上能回答出来所提问题。纵观张老师这节课,虽然是一节复习课,但是张老师在调动学生积极性方面做了许多工作,而且效果很少。
一、板书重点难点常考点,助学生梳理知识框架。
在复习本节内容前,张老师首先把本节课的几个重点进行了板书,板书条理清晰,易于记忆。在复习更考点的过程中,又采取思维导图的方式把知识串联起来,帮助学生形成自己的知识框架,学生有了知识框架,就很容易将知识有点到线,再由线到面,在思维上达到某种高度。在课程的最后,张老师又结合板书内容对本节课进行了课堂总结,对当节课所复习的内容进行了再回顾,这种做法使得学生对重难点的识记更加印象深刻。
二、采用情境设计教学法,将所学知识点生活化。
在讲到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这一知识点时,需要重点要强调土地的所有权与使用权与之前的不同,张老师采取情境教学法,给学生提出问题。比如,“为什么中国的改革首先从农村开始?”在学生思考的基础上,张老师又给学生朗诵了安徽凤阳县小岗村的一段花鼓词:“说凤阳,道凤阳,凤阳地多不打粮,磙子一住就逃荒。只见凤阳女出嫁,不见新娘进凤阳”。让学生得出“首先要解决农村生产积极性及发展农业生产的问题”的结论。
对初中生来说,“经济体制改革”这个词理解起来有一定的困难,张老师从学生每天几点起床早读(张老师说成“干活”)开始谈起,说之前人民公社化时,同学们是日出三竿还撅着屁股睡懒觉,现在是“闻鸡起舞”干活忙,可见,经济体制改革好处很多呀!把学生平时的学习生活与经济体制改革内容进行了融合,不仅增加了复习课的兴趣,还让同学们轻而易举理解了本来很晦涩难懂的知识。
三、设计问题具有层次性,增强学生学习自信心。
在设计问题时,张老师充分考虑到同学们的实际情况,有的同学理解能力差,就提问他一些能通过阅读,直接在书中找到答案的问题;对于基础较好的同学,提出的问题就有一定难度,需要学生通过思考,对所学知识进行归纳总结拓展延伸才能回答出来。这种问题设计方法,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参与度,还能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增强学生的自信心,从而增加学生对历史学科的学习情趣,达到提高历史成绩和提升学生核心素养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