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方法有很多,到底该如何学习?——《学习学习》感悟
学习还要去学习?好奇怪的书名。当我看到这本书时,第一反应是想起了《论语》里的那句话: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这里提到的“学习”,跟《论语》里的学习有什么不同或相同之处呢?于是,我翻开了这本书。
当我阅读本书之后,我发现我读得停不下来了。作者的文字是那么的通俗易懂层次分明,内容更是那么的简单易行。
俞敏洪亲自为这本书作序,在序言里他写到:本来只想翻阅一下,没有想到一下子读进去了,一口气从头读到尾,还画了不少重点。王专书中所说的学习方法,我边读居然就边用上了。
同样,这本书有种神奇的魔力,我居然会不自觉的边读边跟着书上的方法给用上了,而且一直影响着我。
下面摘录部分内容进行分享。
第一章里有句话:我们要不断提醒自己:等待别人告知,或者问别人一些自己可以找到答案的问题,不如去搜索。
我想到了家里的大宝,他正七岁。孩子遇到不懂的问题第一时间就是问我,每天不停的问不停的问。因为他还不知道原来不懂是可以搜索的,他所知道的就是问妈妈。
可是我们这些成年人呢?好像真有那么多的人遇到不懂的就直接跳过,完全没有要寻找答案的想法。
包括我自己,当孩子问了我无法回答的奇怪问题时,第一反应就是“不知道”,然后就没下文了。
这句话让我不得不反思自己,为什么就不引导孩子一起去搜索一下呢?
其实很多问题,在我们想到时早就已经有人得到了答案,只要用心去寻找去搜索,答案早已被公布。既然这样,为什么就不搜索一下?
或许是习惯吧,从小就没有人教过自己,遇到问题先想办法去寻求答案。
以前读书遇到不懂的题,从来没有人教,只能空着等着上课听老师解说,老师要是没讲这题也只能一直空着,自己也不敢主动去问。
现在孩子遇到问题第一时间就想到问自己,而我的反应就是,能回答则回答,不能回答就一句“不知道”忽悠过去。
时间长了,可能孩子以后就不再问我问题,更无法学会怎样去寻找答案。其实这是一个非常好的,教会孩子养成搜索习惯的机会。
与其等待别人告诉自己答案,不如主动去搜索答案。不是吗?
所以当我读完这章节后,第一时间就去搜索引擎里搜了一下书里提到的“搜商”一词,又涨知识了。
我想,必须做到遇到不懂的就打开搜索引擎搜索答案,养成随时搜索的习惯。以及,以后当孩子问自己问题时,不要直接告诉孩子答案,而是引导孩子自己去寻找。
读书并不是读得越多越好,其实读的多不如读得精。
正如书中提到的:提升阅读效率的第一要义不是读得更快,而是垃圾内容读得少。
回想起以前读过的书,真的很杂很杂,什么都想读什么都不想错过。有人说不知道读什么书,在我这里只有读不完的书没有不知道读什么书。
随着读的书多了起来,有一些书已经没必要再读了。可能是一种心理吧,总是不想错过自己知道的每一本,也曾想过办法,如何才能提升阅读速度,如何才能读得更多一些。
可是我发现,提升阅读速度后,读过的内容忘得更快,这样追求数量反而间接的浪费了不少时间。
在阅读书籍上,我给自己做了两次断舍离。一次是参加完古典老师【个人发展共读会】的卡写营后,另一次就是读到这本书后。
在卡写营之后,我开始学会筛选值得我认真去读的书,然后静下心来慢慢啃,不再追求数量。当我开始这样做以后,我的心态平静了很多,没有了以前那种怎么读都读不够的焦虑感。
这是第二次在阅读上的断舍离。我把【微信读书】书架里还没读的书再次归类整理了一遍,列出阅读计划。微信公众号也删除了一大堆,只留下两个对我很重要的加了星标重点关注。
很多人学习别人的知识时,都会不自觉的直接套用,而不是内化成为自己的知识后,再灵活运用。
书里提到:别人的体系都可以为你所用,但你不该用他们的体系套牢自己的人生,在借力更多体系后,一定要建立属于自己的体系。
是的,借鉴别人的知识体系,而不是直接套用。
参加过一个社群,有位老师她的生物钟比较晚睡早起,她即便当晚睡得很晚,第二天也能四五点准时醒来,而且做到精神饱满的进入第二天的工作。
很多学员都很佩服她,为什么能够每天精神奕奕的工作讲课,为什么可以四五点就起床开始写作。
自然有些学员不但学习她的课程知识,也想要学习她早起的习惯。毕竟要是每天四五点就起来学习,那可是多出来不少时间。
可问题就来了,大部分学员学着老师也早起后,发现一天的时间不但没有增加,反而因为睡眠不足而导致接下来的时间都无精打采的,导致工作学习的效率不升反降。
他们带着满心的疑惑去问老师,为什么老师可以做到每天晚睡早起还效率极高,而自己只是早起还没晚睡呢,就已经困难重重。
老师给出的回复就是,每个人的生物钟都是不一样的,有的人一天睡五小时就足够,有的人一天需要睡够八小时才有精神。
早起并不是必须大清早强忍着睡意爬起床,而是利用好早上起床后的时间去规划一天的工作,利用早上起床后的时间进行学习。
每个人都有最适合自己的一套规则或体系,适合别人的不代表就能适合你,照猫画虎只会适得其反。
利他就是最好的利己。这句话想必很多人都知道,可真正做到的又有几人?
百万畅销书作家晚情在她的某节课里有这么一个故事。有位老师家里负担比较重,很希望能多些收入,但她所在的学校有规定,老师不能在校外搞培训,所以她连兼职的机会都没有。
后来她想到了办法,就是在课后召集学生给他们免费补课。由于是免费的,家长们都很乐意把孩子送去她那补课,学校也对于她的尽职尽责给予了肯定。
一个学期后,她所在的班级是年级里成绩最好的。她又主动申请去带毕业班,那一年里她尽心尽力的扑在教育上,最后她们班里的升学率创了学校有史以来最高的记录。
然后她就出名了,认识的人都想把孩子送到她这里来,别的家长也慕名找她,说多少钱都行。还对她说学校不允许搞培训,那就辞职自己开培训班。同时,学校也想升她做主任,两个不错的机会同时摆在她面前,最后她选择了辞职办培训班。
因为之前的口碑很好,很多家长都愿意把孩子送过来,如今她的培训中心已经颇具规模。
这个例子告诉我们,遇事先想想“我能为别人提供什么”,时刻保持利他之心。
正如书中的那句:你能影响的人越多,你的价值越大。帮助别人,就是在帮助自己。
运用你所学知识去帮助人,其实也是一种“知行合一”式的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