粥趣
粥趣
文/徐明冬
粥作为一种传统食品,由来已久,在国人心中的地位更是根深蒂固,源远流长。
谈到粥的典故,《释名》云:“煮一米为粥,使糜烂也;粥浊于糜,育育然也。”张来《粥记》:“每日起,食粥一大碗,空腹胃虚,谷气便作,所补不细。又极柔腻,与胃肠相得,最为饮食之妙诀。”齐和尚说,山中僧每日将旦一粥,便可以养生而求安乐。大美食家苏轼帖云:“夜饥甚,吴子野劝食白粥,云能推陈致新,利膈益胃。粥既快美,粥后一觉,妙不可言也。”
时光回溯到三十年前,那年,我被分配到山区的一家粮站上班,山区以旱作物为主,少见稻米,当地村民视稻米为珍稀之物,偶尔吃一次大米,那也是极奢侈的事情,以至于把粥称呼为“大米茶”,意谓如泡茶般,锅里的大米屈指可数。偶尔得到山外亲戚馈赠的大米,都是小心的收藏起来,只有家里来了客人或久病初愈的病人,方才用陶罐熬上一些,自然,没有奶水的婴儿用熬好的粥拌上白糖,便是极好的营养品了。
那年,同事老陈的媳妇生了一个儿子,媳妇多病且没有奶水,小孩子饿的天天哭泣,我从定量供应的大米里每月匀给老陈十几斤,老陈用熬好的粥拌上红糖,硬是把孩子喂活了,现在,这孩子也都快三十岁了,儿女满堂,以至于有时去山区,老陈都会开玩笑说,是你叔叔的大米粥把你养活的。
现在生活好了,各种食物琳琅满目,倒是不愁没有粥喝了,只是已经记不得多久没喝粥了,吃惯了大鱼大肉,还是会想念起粥的醇厚,闲暇时,煮上一锅粥,端着碗,喝下一口,五脏六腑都会舒服起来。上周末,回山区游玩,朋友老陈已过花甲,仍身轻体健,一改以前相逢必喝酒的陋习,用乡间的大铁锅熬了一大锅粥,里面不乏栗子山菜等物,大米的清香浮动,令人心仪。坐在石桌前,人手一碗,佐以自己腌制的咸菜,大快朵颐,粥熬的极烂,可谓入口即化,那天,每人都喝了好几碗,依然意犹未尽。
想起一段轶事,国民党元老吴稚晖先生住在重庆的时候,生活很简朴。他住在一间斗室里,吃住都在那里,会客也在那里。他已八十有一岁,精神身体都很健康,实在是人们的一个模范人物。有一天蒋主席夫妇到他家里拜访他,他正在家里烧饭,蒋主席便叫蒋夫人替他操作,重庆的人对于主席敬重党国元老,传为嘉话。稚老常常有一个粥会,邀约几位同乡的老者,共同粥叙,小菜也很简单,藉此消遣话旧,法良意美。吃粥有这许多好处。现在往往有聚会,动辄万金,大有“富家一席酒,贫户半年粮”之慨!也何妨学稚老在重庆的时候,来一个粥会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