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人物

千锤万击还坚劲,一蓑烟雨任平生——《风雨平生:冯其庸口述自传》读

2017-07-30  本文已影响195人  敬旬
千锤万击还坚劲,一蓑烟雨任平生——《风雨平生:冯其庸口述自传》读后感

  开篇不说《红楼梦》,读尽诗书也枉然。开篇还谈《红楼梦》,只是斯人已逝去。斯人为谁?冯公其庸先生是也。冯公驾鹤西去已六月有余,然其九十四年在尘世留下的足迹,值得我们永远追随。冯公晚年回顾自己的一生,成《风雨平生:冯其庸口述自传》一书,此书乃冯公之个人记忆,因公所处时代的大背景,这段记忆也可谓时代的记忆!

此书定名“风雨平生”,可谓全景式概括了冯其庸先生九十四年的风雨历程。总说阳光总在风雨后,可有几个人能历经风雨的洗礼呢?面对风雨,一些人躲在屋檐下畏惧风雨,一些人被风雨击倒伏在泥里站立不起,一些人经历了风雨但一生都为风雨所累。而冯公历经九十四年风雨沧桑,晚年总结其为平平一生而已。一生之平平,平在何处?

其一曰:身之平。

其二曰:势之平。

其三曰:心之平。

此三平者,冯公之平生也。

身之平

冯公之身平,他出身普通的农民之家,依靠几代的辛勤积累,他出生前家境还算殷实,怎知敌不过家道中落,幼年忍饥挨饿,屡受困于衣食之间,鲜有饱饭果腹,常以南瓜充饥。古人云: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冯公之志高远,幼时亦可见其壮志之一斑。冯公幼时,正值日寇侵华国土沦丧时,他的处境正可谓应了文天祥那句“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遭逢战乱,家庭支离破碎,亲人死于非命者甚众,然其不畏艰难,不忘读书,痴迷于戏剧,与良师益友一起求学问道,奠定了其一生发展的良好的学识基础。

冯公之求学路,可谓多变多舛,从工到文,多次易校,然其始终不变的是对学问的追求,不变的是肩上所担的道义,不变的是他身为一个青年学子应该承载的历史使命。在国共激烈交锋的时期,他心系天下,关心民生,积极与进步力量保持联络,为民族和国家的解放做出了应有的贡献。时间虽紧,但也不忘努力自己的学业。他跟着诸健秋学画,从张潮象、顾钦伯先生学诗词,受名家大师之熏染,奠定了雄厚的国学素养基础。

冯公在时代的大变局形势下,成功地将时代使命与个人命运相结合,为家乡的解放事业与无锡的教育事业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其身之平是先天的,但是他不畏惧上天为他早已设置的羁绊,他勇闯命运给他的风风雨雨,不认命不服输,坚持与命运作抗争。

势之平

人常曰:人有运势,依时而变。势用俗话说就是一个人的事业发展的高度、人生发展的高度。在冯公而立之年以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因一些历史时期的各种原因,其事业的发展并非一帆风顺,又受政治运动的冲击,身心难安,事业不顺,运势不利,可谓平平而已。

解放之后,冯公扎根立志于祖国的教育事业,后北上京城执教人民大学,从事文学研究,做出了许多学术界公认的成果,后来因一场“批俞运动”认识了俞平伯先生,进而与红学发生了第一次联系。在北京,他的那段人生都与政治勾连上了,暗中受诬陷险些成为右派。

知识分子一生最大的困境就在于如何处理特定时代的压力与自己内心操守之间的关系。政治激进与强硬的时代,知识分子容易沦为政治的附庸,个人在这样的大局下显得那么微不足道,人容易为时代的洪流所裹挟,做出许多身不由己之事但是冯公在乱流之中坚守住了自己为人的底线,决然飘飘乎如遗世之独立。用他自己的话讲,文化大革命带给他的除了挨批斗外,就是学会了摄影,抄写了一部《红楼梦》。

看冯公在乱世乱流中的为人之道,我只看到了两个字:坚韧。政治的洪流是汹涌的,但是也是一刹那的,待洪流过后,待在岸上的人还是要到河里讨生活。我们不能改变洪流,但是我们可以改变自己站的位置,立足岸上却不是隔岸观火,坚持自己心中的操守坚强地活下去。不管在什么时代,坚持自己的操守,坚守自己的底线是一个人之所以为人的重要保证。

建国后近三十年,因各种因素的掣肘,冯公在其壮年未能发挥其应有的才能,其生活多风多雨,然事业平平,但是正是因为这一段时期的势平才塑造了他后来的心平。

心之平

心之平,在于不畏浮云遮望眼,只唯心中之所求。古人云:五十而知天命。在冯公五十岁时,他知了自己的心中所念,他迎来了人生的心平时期。

在这一时期,他主持《红楼梦》的校订,开启了人生学术研究的新阶段,在红学方面取得了极大的成就,成为红学界的领军人物。他调任中国艺术研究院,苦心孤诣为中国的艺术发展做出重要贡献。他行走于天地之间,亲身践行者“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理念,上过高山,去过荒原,走过玄奘的路,历经了一个民族的征程。他把一个知识分子对民族的忧虑全部倾注在文化里,他倡导弘扬中华国学,提出了大国学的新概念,为民族文化的延续提出许多有益的思考,他的存在是我们民族一笔最宝贵的财富。

冯公之心平,颇具苏轼之风,苏东坡于人生不顺时发出“此心安处是吾乡”,冯公于人生不顺之时,不卑不亢,坚守底线,按照心中的操守进行自己的事业,终于在学术研究上实现了自己的心平,心平方可气和,气和才能悟出人生之真谛。

读罢此书,我觉得用苏轼的一句词来作总结最合适也不过:竹杖芒鞋轻胜马, 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