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自在地活 ——关于世界、人和社会的简明观点

2018-04-08  本文已影响0人  王开颐

在您读这篇文章以及我写这篇文章的时候,您和我都活着。我们活着,就必然要对扑面而来的事物作出反应,因此,认清世界、社会和人十分重要。事实上,人类史就是不断完善认知的历史,那些走在他们那个时代前面的人们,用血汗和智慧铺就了一条康庄大道,让我们从远古走来,越活越自在。这条路还得铺下去,还需要我们铸就新的石头。

一、存在

(一)相干

我们说对象存在,意味着感受到对象了。以看到为例,对象要么发光,要么反射光,其中部分光刺激了我们的眼睛,我们才看到对象。光与对象之间,以及光与眼睛之间,都是直接的相互作用。我们把这种直接的相互作用叫相干。

(二)恒常

相干前,无法考察对象,但从相干的表现中,可以推测出它有两个共同特征。一是恒常性,即保持原有状态不变的特性,与惯性相同;二是具有动能,否则,它就无法在相干中影响对方。

相干中,一方的恒常必然影响另一方的恒常,促使各方改变原有状态,这改变使该方承当了对方的存在,也必然地同时承当了自身的存在。

(三)存在

恒常与恒常的矛盾斗争是存在的根源。什么都没有,自然也无对象;永远不变的运动,也等同于无;只有对象处在持续变动中才会被显现。存在这个词表示的,就是由相干各方通过持续变动承当的,每一方都具有的,源于恒常性的相对独立特征。

唯物论和唯心论的分歧,实际上是对存在的理解分歧。唯物论不重视存在的承当方,更多强调相干各方的存在,造成精神与物质的分离。唯心论不重视相干各方的等同地位,更多强调承当多方中的一方,必然走入一方主导多方的误区。

二、世界

(一)时空参照系

此物与彼物相干,彼物又与另一物相干,相干把许多物联成一个整体,我们叫它相干物系。它还有几个主要名称:

从静这个层面整体把握就叫世界;

从动这个层面整体把握就叫存在;

世界抛弃所有事物就叫空间;

存在抛弃所有形式就叫时间。

认识和把握世界,首先要参照世界。我们使用时空参照系。设该系单位分别为1和3,可能小为1,无限大为3;在单位数量上只取一个为A,取所有为B;该系名称结构为“时间数量+时间单位+空间数量+空间单位”。该系可分类为:

A1A1系  A1B1系  B1A1系  B1B1系

A1A3系  A1B3系  B1A3系  B1B3系

A3A1系  A3B1系  B3A1系  B3B1系

A3A3系  A3B3系  B3A3系  B3B3系

这些系中,等效系及其简写如下:

A1A1系简写为A1系

A1B1系

B1A1系

B1B1系简写为B1系

A1A3系=A1B3系,简写为A13系

B1B3系=B1A3系,简写为B13系

A3A1系=B3A1系,简写为A31系

A3B1系=B3B1系,简写为B31系

A3A3系=A3B3系=B3A3系=B3B3系,简写为3系

(二)静化处理

A1系把世界分为无数个僵死的点,它所显示的就是一个点。这种界分不仅表现在空间尺度上,也表现在时间尺度上,实际上是把相干作了静化处理,并作了无以复加的细分。存在是在相干导致的变动中感受区别,但对区别的感受,只能是对变动作静化处理。这意味着,静化处理是我们认知世界的唯一方式。

这一局限不仅影响了我们认知的精度,还诱导得出一些貌似正确的结论。错误的典型表现,就是把A1系的那个点认定为世界本原。由所有A1系中的点,便构成了A1B1系和B1系中的世界。在这两系中,我们看到世界如同积木,由众多所谓基本粒子拼凑而成。因为该两系,人们才更相信并延续了这个错误。

(三)时间

在B1A1系和B13系中,万物相干的过程显示为一条单向的线,已在出来的不能减少,正在出来的继续递增,最低也只能停止递增,也就是终止在出来,即物的消逝、世界的湮灭。这就是时间和它的不可逆性。

由于该两系对时间的截然分割,让人看到一个时刻似乎就有一个空间,觉得世界如同细竹条穿起来的萝卜串,过去的、现在的、将来的都摆在面前。于是有人想象出时间隧道,可以回到从前、先入未来。这当然是不可能的,严格的讲,连“时刻”都不可以说。

(四)空间

在A13系中,我们看到某一时刻的世界,万物在“3”这个单位的参照下都不再显现,等同于空间,只是打上了时刻的烙印。在3系中,世界和存在都化为虚无,那才是完整的空间。

在A31系和B31系中,虽然对世界从空间尺度进行了无限界分,但由于统一了B1系参照下的所有世界图景,万物都由实而虚,界分结果等同于空间参照系。它揭示了空间能容纳的也仅是正在的世界。

(五)空间夹层

物承当了存在,但它能够承当的,仅是与它相干的物及自身的存在,在这一物那里,世界就表现为与它相干的物的总和,其它的物被隐没了。这种在同一时空中的物,对一些物表现为“物”,对另一些物表现为“无”的现象,我们叫同一空间的两种表现,可称其互为空间夹层。

人的听觉和视觉虽然只与声波或光波相干而未与对象相干,但通过双耳效应和双眼效应感受到了对象,这在效果上等同于与对象相干。另外,工具的使用,可以帮助我们放大或者缩小与对象的相干程度,改变或者新增相干方式,把那些不能感受或不能承受的相干,转换成容易感受或可以承受的相干。

但不能因此否认相对于人的空间夹层的存在,因为人感受世界的方式只有那么几种,而且各自感受世界的不同方面,不可能也不需要感受世界的全部。

三、人

(一)思

人与万物的相干,被感受器转换为不同信息,汇集到人的某一特定物质那里,与归集和存储在这里的其它信息相干,又被有专门接纳能力的那些效应器抽取成各种专门信息,支配人对外的相干状态。这一过程就是思。

思是一种特殊的相干形式,是同一物质之间的相干。这一物质如同积木,做成桥的积木和做成车的积木也可以做成宫殿。积木依然是积木,但在的形式变了,由桥、车变成了宫殿。桥、车、宫殿是积木承载的信息,积木的重新堆砌,实际上是信息与信息的相干。这就是思的本质。

(二)自由

思是万流交汇的地方,是一个承前启后的中间环节。感受器的接纳与对象直接相关。效应器却是从思中提取,只受效应器和思的直接影响,与对象间接相关,所以表现为更多的灵活性。创造性源于这里,也是精神自由的源泉。

(三)理性

思有一个过程,这一过程使对象与关于它的思在时间上拉开一段距离。思的是已在,却要应对未在,虽然这一间隔并不长,但已在不同于正在,更不同于未在,必然造成应对误差,影响应对效果。这意味着,我们的认知总是相对不足的。

思支配相干,思的信息又源于相干,这构成一个回路,让思感受到相干前后对象的区别,从而调整下一次的思。这就是该回路对思的反馈调节功能,是理性特征的体现,可以弥补上述认知不足。

四、社会

(一)社会关系

个人生命历程中的行为方式所涉及到的对象的总和,我们称为个人的生活域。人与人通常互为生活域,相互间便有了以对方为行为对象的关系。如果这种关系是一线段,多人间就是一网状体系,我们称为社会关系。

如果单取某一时点为参照,那么人表现为点,社会关系就表现为点的多向连接,这是空间象征的社会关系。如果取某一时段为参照,那么人成为线,社会关系就表现为线段间的衔接,这是时间象征的社会关系。这两者还原为一个整体,就是实际意义上的社会关系。

(二)社会

社会是处在社会关系中的人的总和,是一依附于自然又相对独立于自然的人的世界。社会也同自然一样,已在的不在,未在的不在,在的只是当下状态;并且也同自然一样,把当下过渡为已在,把未在在出来。但社会的构造单位是个人,个人的思也必然传递到社会成为社会的思,具有在的主动性。

(三)社会存储效应

个人维持生命需要物资,我们把个人生存需要的物资称为需值,把取得这类物资的付出称为能值。依个人生命历程看能值与需值的比,我们发现,它从无穷小逐渐地过渡为等与1、大于1、等于1、又小于1,最后回到无穷小。这就意味着,个体生命中多数时候能值与需值是不匹配的,能值相对于需值的亏空必然带来生存危机,盈余又必然造成浪费。

这种个人无能调剂的亏盈,只有在社会中才可减弱或消除。个人年少时,由社会提供需值,完成能值透支,年青时能值大于需值,除偿还透支,还应存入社会,到年老时提取。从个人角度看,社会成一银行,完成对能值的贷款、归还、储蓄和兑付。这是社会存储效应的一个方面,也是最基本的一面。

社会存储效应的另一个表现,是对个人思的交流与存储。

个人存在的关键是思,社会中的个人之间迫切需要思的交流。个人那里的思被相关效应器显化为声音和图像,通过共同认可的语音和文本符号在社会中传递,使该思不仅被自身存储,还可被他方存储,不至因个体生命终结而消逝。

语言交流需要各方在场,他方存储也要通过他人的感受和效应来完成,并且只能通过他人思的提取才能被再次交流,可能走样或丢失。文本的出现,弥补了语言的不足,因为它对思的存储是通过文字、画面、磁场等外物完成的,承载文本的书籍、画卷、磁盘、光盘等更利于长期保存,也使处在不同时空中的个人和群体可能实现交流。

(四)社会增值效应

在社会交流中,个人的思既纳入他人的思,又被他人的思纳入,这使社会交流在效果上等同于社会的思。在这里,社会思的感受和效应都在个人那里被显化,并且经历多人的反复的思,不仅丰富得多,也要客观得多。就个人来说,思的信息不仅源于自身的生活域,还源于交流多方的生活域,这在客观上等同于提前了出生时间,拓展了生存空间,可以更多方面、更多部分地认识对象,增强思的理性,提高行为的有效性。这是源于社会交流的增值效应。

还有源于社会分工的增值效应。

人的需求物的具体性,决定了获得方式的独特性,个人受时空和能力限制,很多获取方式无法实施。另外,人的需求物还具有多样性,也需要多样的获取方式,个人掌握哪一样都是一个长期和艰难的过程,每样都会几无可能。

社会分工把对具体需求物的获取人数由一转为多,每人只负责获取方式中的某一部分,难度大幅减小,还因对该物需求增多,要不断重复实施,在这个过程中,认知不断丰富,方式不断完善,效率也会不断提高。社会分工也把需求多样性转移到社会中,由单一的物资交换取代了多样的获取方式,不但解决了个人不能克服的难题,还大幅节约了社会资源。

(五)社会规则

社会存储效应和社会增值效应,决定了人类文明的进程。它们的有效程度,取决于社会规则。我们应当不断修正和完善社会规则,充分发挥两个效应的作用,让我们活得更自在。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