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是1岁月温暖

每天学习一点健康养生常识,爱健康爱家人

2022-06-09  本文已影响0人  朱海芳

最好最长效的养生就是:适当运动+健康饮食+每天喝足量的健康的水。

爱健康爱家人,用知识指导生活。

更要有健康的观念,做好家庭健康管家。

你改变不了环境,但你可以改变自己。

夏吃姜,赛参汤!这么吃就对了!

(转发,非原创。传递正确养生知识)

老话讲“每日三片姜,不劳医生开药方”。

国学大师路正志先生,在谈及养生时,就力!荐!吃!姜!

路老说,自己每天都要吃两三片醋泡姜,而且一吃就是40多年,曾经胃寒、胃痛的老毛病,也都自愈了。

现在虽然年近百岁,依然红光满面,走路带风。

孔夫子,在《论语》中,也提到过“不撤姜食”,可见夫子每天也有吃姜的习惯。

姜,确实是个宝贝。

它性温,味辛,祛湿散寒的功力十分深厚。

无论是身体着凉,还是长期手脚冰凉、脾胃寒凉……

吃姜,都能帮助身体升起内在的太阳图片,祛除“千年老寒”。

平时做饭,放点儿姜,还能中和掉食物中的凉性(蔬果都偏寒凉,尤其是素食者,更需要姜哦)。

不仅如此,姜还能具有开胃健脾,防暑提神,消炎抗衰等功效,是药食同源里的大佬级香料。

01

嫩姜、紫姜、生姜、老姜、干姜……

先认识各种“姜”

如果姜的采摘时间不同、炮制方法不同,品种不同,功效差异也是挺大的。

所以在聊吃姜前,咱先来认识下常见的几类姜:

1、嫩姜,又名仔姜、紫姜

嫩姜就是最不辛辣的那种,颜色偏白。它带有姜芽,表皮较光滑,水分多,没有太多的纤维。

大名鼎鼎的“醋泡姜”,就是用嫩姜腌制的。其口感爽脆,既开胃又暖胃。

2、生姜,又名鲜姜、新姜、黄姜

生姜是厨房里最常用的。它的表皮光滑,纤维不算多,肉质软。

生姜辛辣味儿,比嫩姜要重,发散功能也更强。

普通生姜的药用功能是“解表”,像受寒感冒的轻微症状,就可以用生姜发汗。

生姜有“大小种”之分,药用以“小种”为佳。

在小种生姜里,最著名的就是云南的“小黄姜”。

“小黄姜”是姜中的上品,药用价值非常高。其含有的姜辣素、姜酚、多糖、维生素,是普通生姜的3倍左右。

3、老姜,又称姜种、姜母

老姜是立秋之后收获的,味道辛辣(“姜还是老的辣”,就是指老姜),表皮又粗又厚,纤维比较多,且肉质坚硬。

老姜热性足,能当药用。像散寒的姜汤,以及补气活血、缓解宫寒痛经的红糖姜茶,用老姜是最合适的。

4、干姜

干姜由老姜晾晒而成,是中药里常见的一味药材。

干姜性热,味道辛辣浓烈。经常用来治疗寒凝、气滞、血瘀、经脉不通等病症。

02

姜到底啥时吃

俗话说:“冬吃萝卜夏吃姜”。

夏天吃姜,是非常顺应天时的。

这是因为,天儿一热,人体阳气都跑到了体表,但内部脏腑,却是寒凉空虚的。

脾胃在身体的正中,是脏腑的代表,也是最寒凉的地儿。

所以像食欲不振、肠胃病、腹泻,在夏季最常见。

姜性热,又发散。这时吃姜,不仅能祛除体内的寒湿,还能起到开胃健脾、增加食欲的作用,让“苦夏”好过一些。

夏天的早上吃几片姜,或是来杯姜枣水,还能提神醒脑,并增加身体的阳气。

而且,夏季食物容易滋生细菌,而姜具有杀菌解毒的功效,饮食中加点儿生姜,还可以预防胃肠疾病。

另外,姜还是防暑的利器,炎炎夏日,如果出现心悸、头晕、胸闷时,适当吃点儿姜,可以排汗降温,降降暑气。

不过,姜可并不是夏季专属,作为保健,一年四季都可以吃哦!

毕竟,祛湿散寒,养阳气这事儿,是全年的功课。

尤其是常年手脚冰凉的虚寒体质,每天都可以安排上图片。

那一天之中,啥时吃姜合适?

一般都是中午以前吃,晚上不吃。

因为到了晚上,身体阳气开始闭合。

而姜,有发散的属性,晚上吃,容易让人亢奋,导致失眠。

但是!如果身体明显受寒了,就没有时间限制了。

而且像脾胃长期虚寒的,晚上吃点儿姜,胃口反而舒坦点儿,能睡个好觉。

总之,大部分人,一年四季都是可以吃姜的。

只有下面这几类特殊人群,暂不适合吃:

舌苔厚腻,内热比较重的人。

姜袪寒湿,但不袪湿热,这类人要先解决湿热问题。

延展阅读:图片一碗适合你的祛湿汤,怎么配?

阴虚体质的人:典型的特点就是手心、脚心、心口发热,面色潮红,皮肤干燥。

调理方法看这里:图片阴虚咋办?

肝炎疾病患者。

另外,姜虽好,但吃多了也上火。

作为日常保健,完全可以根据自己身体的反馈,来调整用量。

03

姜好吃又养生的吃法

姜的辛辣味儿比较重,通常都是配搭食材一起吃,常见的做法有这几种:

1、炒菜当做香料用(这个顿顿都可以有)

蔬菜水果,都是偏寒凉的,饭菜里加辛热的姜,就能起到很好的平衡作用。

比如:在炒菜时,用姜炝锅;煲汤/煮粥时,放上两三片生姜一起熬;做凉拌菜/蔬果昔时(脾胃虚寒运动量不足的,就别喝了),切点儿姜末或放姜粉。

2、醋泡姜

醋有活血的功效,又能减轻姜的辛辣。通过醋的酸,姜也变会的更加平和。

此外,醋泡姜还具有养胃、减肥、防脱发,防止慢性病、提升人体阳气的功效。

注:每天早上都可以吃上2-3片

3、养生茶

姜枣茶、姜米茶,都是祛湿效果很好的养生茶。每天都可以喝。

姜枣茶可以补中散寒,调和卫气。

其中,红枣益气补虚,能缓和姜的辛散属性。但红枣甜腻,容易生湿。

而生姜中的辣姜素和挥发油,正好能起到排除水湿的作用。

姜米茶的扶阳气、祛湿气,减脂刮油功效,更是立竿见影。而且还很好喝,有浓浓的米香。

下面是姜的各种做法

强烈建议大家夏季安排上图片

01 姜枣茶

食材:

带皮生姜3片,红枣6个

注:可以备点儿品质好的生姜粉 或干姜片。随煮随取,非常方便。

做法:

红枣去核洗净,和姜片冷水下锅,水开转小火,煮30-60分钟。

小贴士:

时间允许的话,尽量久煮。

生姜久煮不易上火,红枣久煮,能让枣皮的营养释放出来,补血功能更强。煮好后,只喝汤即可。

此外,姜枣茶也可以根据体质,做些许调整:

宫寒体虚的女士:可以在汤中加4、5粒花椒暖宫,夏季也可以加两三颗桂圆。

02 姜米茶

食材:

大米,生姜(或老姜)

做法:

1.生姜洗净切丝,倒入锅中,小火炒干,比较费时,需要有点儿耐心。炒好盛出。

2、再倒入大米翻炒,炒至金黄焦香,重新放回生姜丝,翻炒均匀,让两者一同散发出香味就做好了。

3、放凉装瓶,随吃随取。

小贴士:

1、姜米茶四季都能饮用,夏季最佳。

2、生姜肉是热性的,而皮是寒性的,去不去皮,对正常人影响不大,不用太纠结。

3、生姜要切细一点,这样更容易炒干,也更省时。

4、全程干炒,无需放油,且用中小火,避免炒糊。

03 姜枣红糖膏

体虚的人,可以在姜枣茶的基础上,加入红糖,熬成红糖膏。暖胃又补血。

每天早上都可以来一勺冲水喝。

食材:

有机红糖500g,红枣500g,姜粉250g

做法:

1、红枣洗净去核,切片。然后加水(水没过一个手指节),煮中小火煮1小时。

2、取枣汁下锅,同时放入红糖,小火搅拌至糖融化。

3、等汤汁变稠时,加入姜粉,再熬成膏状放凉,装瓶即可。

04 醋泡姜

食材:

嫩姜,山西陈醋(或白米醋),椰子花糖少许(可省)

做法:

1、嫩姜洗净切片,并晾干其表面的水份。

2、将密封罐清洗干净,提前清洗干净晾干(防止有油污以及水渍)。

3、将切好的姜片放入密封罐中,倒入陈醋,没过姜片。放冰箱静置7天即可食用。

小贴士:

1、冷藏一周食用,是因为二样食材需要一定的时间融合,才能发挥出最大的功效。

2、醋也可以用白醋,或糙米醋替代。

3、根据口味,里面还可以添加黄冰糖、紫苏叶、小米辣等。

PS:用紫苏和米醋泡出来的姜,颜色粉粉的很少女图片~而且紫苏叶也有解表散寒的功效哦!

05 糯米生姜散寒粥

这款粥,解表散寒又暖胃。对于外感风寒引起的感冒、头痛、鼻塞,有“粥到病除”的功效。

食材:

糯米50g,生姜7片,葱白7根,糙米醋50ml

做法:

糯米洗净,加入适量清水煮成稀粥,在加入葱白、生姜继续煮8分钟,最后加入米醋搅拌均匀关火,趁热服用即可。

06 素蟹粉

前面几种是养生吃法,素蟹粉就比较解馋了。

姜末的参与,可以把一道素菜做出海鲜味儿,也是很神奇,大家可以试一试~

图&食谱:大白

材料:

土豆、胡萝卜、干香菇、杏鲍菇、豆腐皮、生姜、盐、松茸鲜、白胡椒、糖适量、醋

做法:

1.土豆半斤,胡萝卜和土豆的比例为4:6,或者1:1,水煮熟软,用刀背成压泥。

2.干香菇一把泡发挤干水,切细丝。杏鲍菇手撕短细丝。

3.豆腐皮泡软切碎,生姜一小块切末。

4.不粘锅里倒油,炒香生姜末,倒入香菇炒香,入杏鲍菇炒软。

5.倒入胡萝卜泥炒出胡萝卜味,入豆腐皮炒匀,再加入土豆泥炒,适当添加油炒,调味加入盐,松茸鲜,白胡椒,糖适量,白胡椒粉,不停炒匀,加入香醋炒匀出锅,冷却。

灵魂在于香醋和生姜的味道!馅用来包饺子,做煎包都超好吃~

小贴士:

如果加入嫩豆腐,并多加水,就是爽滑的口感,也很美味~而且很散寒图片


夏天吃姜

其实就是在温暖我们的脾胃

脾胃暖了,阳气才足

阳气足,百病不生

以上养生吃法

大家可以购买新鲜的姜

也可以直接买姜粉/姜片等

姜粉最大的好处就是免去了熬煮。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