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史记》之孙武练兵看高情商和大格局
吴王阖闾读了《孙子兵法》接见孙子,问他可以练兵么,孙子说能,于是吴王阖闾召集了宫中的180位美女,让孙子演练。孙子把180人分为左右两军,第一次向宫女们下指令,宫女们大笑,于是孙子又重复了一下指令宫女们依然大笑不从,于是孙子要把左右两军的领队杀掉。吴王阖闾赶紧说:我没有她们吃不下睡不着啊,将军不能杀啊。孙子说了那句名句:“将在军,君命有所不受。”于是杀了吴王阖闾的爱姬,又提拔了两个。这回宫女们十分听话,令行禁止。孙子报告吴王说士兵练好了,吴王说:你歇着吧,我不想看。孙子说:大王你只喜欢谈论兵法,但是不喜欢实战。吴王阖闾后来任用了孙子做为将军。吴国后来向西破楚,向北威震齐国和晋国,孙子有很大的功劳。
不知道为啥,我极其不喜欢阖闾,一方面是因为他名字实在不好听,叫姬光,另一面他实在不是个十分磊落的人。历史上常常评价曹操是“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但是阖闾不一样,阖闾只能做乱世之奸雄。
阖闾是怎么当得大王呢?
阖闾的爷爷有是四个儿子,阖闾是长孙,自己的父亲和二叔、三叔相继当大王,到了四叔,四叔不当,然后三叔就把王位传给了自己的儿子僚,阖闾认为儿子辈传完了就应该传给长孙,于是就谋权篡位了。在此之前阖闾西击楚国、北破陈蔡,攻城略地,也可谓颇有战功。
阖闾当时面见孙武是因为伍子胥。伍子胥是吴王阖闾的重臣,在吴国股权变更之前给阖闾推荐了专诸,专诸后来刺杀了吴王僚,阖闾才当了大王。如果说阖闾是董事长,那么伍子胥就相当于一个企业的CEO吧。
当时阖闾刚刚创业不久,想要扩大市场,拿下楚国。于是伍子胥就给阖闾写申请,说咱们要想扩大版图,得雇个得力的CMO,专门管销售,我有个不错的人选叫孙武。
孙武当时也不出名,阖闾在此之前已经和楚国交手三次了,一平两胜,所以其实多多少少有点骄傲,没理伍子胥那茬儿。伍子胥是楚国亡臣之后,让楚国开除逃到吴国,心里其实比阖闾还想灭楚,于是前前后后写了七次申请,阖闾才决定见孙子一面。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伍子胥七荐孙子”。
所以说,当孙子刚见吴王的时候,吴王才提出了那个要求。说实话,这个要求多多少少有点过分,在古代,遍地是文盲,有学问的人是很应该受到人尊重的。
吴王其实一方面是想考考孙子,一方面是想给孙子一个下马威。
孙子心里是清楚的,伍子胥推荐了孙子七次,孙子才有这次面圣的机会,他当然知道阖闾不好摆平。
孙子当时没有对吴王的要求提出任何的质疑。
这个要求其实一次试探,试探的并不是孙子的才学,而是孙子为人做事的态度,面对压力的处理方式。
我们其实在职场里也经常遇到这样的试探:刚入职了市场总监,总经理却让你亲自去做一件可能连助理可以做的很好的事情,或者是一件就连神仙都完不成的任务,其实,领导的本意并不是要一个有什么实际作用的结果,而是要看你对待事情的态度。
当时摆在孙子面前的两条路,孙子可以拒绝阖闾,然后申请要20个士兵来演练,以孙子的才华和伍子胥的影响,其实是可以实现的,而且结局可能也很圆满。但是孙子是一个什么人,他不是一个优秀的人,他是一个卓越的人,是一个追求“不战而屈人之兵”的人。面对吴王阖闾的试探和轻视,完全没有胆怯或者恼怒,这正是自尊极高的表现。
当阖闾要为宫女们求情的时候,孙子拒绝了阖闾。
又不是真正的战争,难道孙子不知道变通么?孙子知道,那为什么还要拒绝吴王呢?
这就是孙子的格局。
吴王在见孙子之前是读过孙子的大作的,凭借吴王的见识肯定是从《孙子兵法》中对孙子有过判断的。那么,还考孙子干什么呢?吴王是要孙子证明“孙子是孙子”。
如果孙子答应了吴王,表面是顺应王命,哄吴王高兴。可是杀姬妾的命令说了不做打脸不说,而且,就阖闾这个心眼,他能不记仇么?
所以与其一时讨好,倒不如干脆展示出自己个个性来,拿出真本事,展示治军之道,树立一下自己的形象。当时的局势,吴王要攻楚,正是用人之际,天下大计面前姬妾又算什么,只要孙子展现出自己的才华,吴王要用自己,绝对不会因为两个女人计较的。
清楚的明白当下的局势,又明白阖闾的为人,面对短暂的皇恩和长久的抱负,孙子选择了后者,就是孙子的大格局。
我在读《史记》时,常常被孙子折服,曾经多次手抄《孙子兵法》。作为中国古代最杰出的军事家,孙子除了展现了自己卓越的军事才能,更展现了自己强大的人格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