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赏鱼生病了,内服法比药浴法的治愈效果更好?我看未必
对不起,我是哗仔!
关注哗仔说鱼,明明白白养鱼。大家好,我就是那个鱼和熊掌已经兼得的哗仔。
最近观赏鱼生病的案例越来越多了。
由于处在这个特殊的时期,大家也没办法出门,很多朋友开始上网查阅资料尝试给自家的观赏鱼做治疗。
可是,这是一个很痛苦的过程,因为你会发现,面对同一个养鱼问题,你会找到很多种答案,最令人无语的是,很多答案还会自相矛盾。
新手不禁大呼:我该信你们谁的呀?
这不,昨天就有一个鱼友来找哗仔咨询一个问题:网上说,当观赏鱼生病了,给观赏鱼内服鱼药的治疗方案要比给观赏鱼做药浴的方案更靠谱,请问这种说法是真的吗?
哗仔毫不犹豫地回答了他四个字:胡说八道。
哗仔为什么会真么讲呢?
同学们请坐好,且听哗仔娓娓道来。
友情提示:本文适合所有的观赏鱼玩家,更适合那些观赏鱼已经生病的朋友们。预计阅读218秒。
非友情提示:哗仔的文章拒绝任何个人、任何公司和任何媒体的善意转载,更加拒绝那一小撮疑似不孕不育的伪原创作者的恶意洗稿。请你们自重!
科普一下鱼缸用药的基本原理
给观赏鱼用药的手法有五种,其中比较常见的手法有四种:泼洒法、药浴法、内服法和注射法。
有关泼洒法和药浴法的优劣势对比,哗仔在上篇文章里已经讲得非常清楚了,就不再这里重复了。
今天我们主要是为了辟谣,所以我们重点分析一下药浴法和内服法。
一直跟着哗仔学习养鱼的朋友们都知道,鱼病分五种,鱼药其实也分五种,其中抗菌类药物是其中最重要的成员,所以我们就以抗菌药中的抗生素类鱼药为主要分析对象,其它类的鱼药其实是大同小异。
所谓药浴法,本质上其实就是通过药物的渗透作用通过鱼鳃的鳃上皮进入鱼体,然后再进入毛细血管,再由血液将对应药物输送到全身,当然也会抵达病灶处,从而实现治疗的目的;另外药物也可以直接作用于观赏鱼的病灶处。
所谓的内服法,本质上就是以药片或者药饵的形式直接抵达鱼的肠道,然后由肠道的后半段吸收药物,再由鱼体的内循环系统将药物的有效成分输送到被致病菌感染的位置,从而达到治疗的目的。
知道了原理了,那这两种用药手法的优劣势又分别是什么呢?
不完美的药浴法
世界上没有完美的事物,药浴法和内服法当然也是不能脱俗。
药浴法最大的问题是鱼药浪费太过严重。
我们知道,在使用药浴策略时,观赏鱼吸收鱼药的主要渠道是鱼鳃,经过科学家的计算,在用药浓度合理的前提下,只有5%左右的药物成分是可以被观赏鱼吸收的,其余的95%统统是被浪费掉了。
另外,药浴法又分为等渗药浴和高渗药浴,如果您采取高渗药浴法,还可能因药物浓度过高引发不良后果,轻则引起观赏鱼的应激反应,重则导致观赏鱼死亡。
最后,药浴法在使用高分子鱼药的时候其实效果极差,因为高分子鱼药极难通过鳃上皮进入鱼体内循环系统。
当然,它的优点也很明显,那就是可以让很多小分子药物有效成分直达体表的病灶,治愈效果明显。
既然有95%的药物都浪费了,而且高渗药浴还可能导致观赏鱼死亡,那是不是意味着内服法就很完美呢?
同样不完美的内服法
内服法有两种,一种是直接内服药片,另一种是以药饵的形式完成内服。
由于药片的适口性极差,其实大部分观赏鱼玩家使用的还是药饵。
药饵也分两种。
一种药饵是预混了指定药物的鱼饲料,这是由鱼饲料厂家才能完成的产品,鱼友可以直接买来用,不过供给量极低;
另一种是用某种黏合剂将指定药粉附着在普通鱼饲料上,从而达到自制药饵的目的,这是鱼友自己就可以做到的。
不管是哪一种,最终的目的都是将药物直接送达观赏鱼的肠道,然后由观赏鱼肠道的后半段来完成对药物的吸收任务。
用内服法最大的好处是不会形成鱼药的浪费,需要多少就用多少,可以直接在鱼缸里使用,无需担心多余的药物对硝化细菌形成不必要的伤害,从治疗操作的层面上看,设计得非常合理。
可惜,事实的真相可能会令你大跌眼镜。
科学家发现,当鱼药抵达肠道以后,绝大多数的药物成分会长时间停留在鱼鳃和肠道里,而非出现在观赏鱼的其他部位,这就导致内服法的治疗效果大打折扣!
你是不是非常地想不通?
不仅是你想不通,连科学家也没想通。
如果病原菌主要存在于观赏鱼的肠道或者鱼鳃部位,用内服法是可行的,但是如果观赏鱼的病灶处于鱼眼、体表或者鳍条处,内服法的治疗效果真的很糟糕。
另外,内服法只适合仍然还可以开口进食的病鱼,如果观赏鱼病重,就会闭口不食,你就只能选择药浴法或者注射法了。
所以,在治疗观赏鱼病的时候,内服法和药浴法是应该被灵活使用的,根据不同的情况来决定不同的治疗策略。
话说回来,哗仔用了四年时间在教大家如何预防观赏鱼生病,大家应该多学预防的知识,而非等观赏鱼生病了才去考虑用药的手法,您说呢?
敬请关注哗仔说鱼简书专栏,带你明明白白玩转观赏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