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赢的爱情,源于不嫌弃的初衷

2017-03-28  本文已影响0人  裂帛九

不知道什么时候开始,大家开始抱怨,中国男人越来越配不上中国女人了。

微博配图常以一位长相女神级别,身材堪比维密天使的女性,牵着一位大腹便便,油光满面的中年男子为例,于是吃瓜群众愤怒了,高潮了,纷纷谴责中国男人不注意形象,怪不得这几年那么多姑娘找了老外。

不仅如此,程序员也无辜躺枪,格子衫、双肩包、宽松裤子、球鞋成了“没有品位”的象征。于是最近有人在知乎提问,中国人男人为什么不注意身材不锻炼身体不注意牙齿?

首先,讨论的是中国男人。那我们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男女都有责任。国情大家都有体会吧,不知道的去北上广深那些公园里,看看那些给子女张罗对象的父母们,条件写的明明白白。大多数父母都希望子女能找个门当户对的,很少有父母抱着卖女儿或者送儿子入赘的心报出离谱的条件。

那毫无疑问,真的没有父母的条件是男孩子要有个健身的好身材,有一口好牙。不管是传统思维还是现代思维,人品无疑是最重要的,没有姑娘说我愿意嫁给一个黄赌毒又家暴的男人。

然而人品属于内在,不相处我怎么知道你人品好不好,没有人会把我人品差写在额头上。那能看的是什么?

能力。

能力其实也是内在的。但是它是能够呈现为实体的内在,比如学历,证明了你的学习能力,工作单位和工资,证明了你工作能力,房子车子存款,证明了你除了有挣钱能力还有攒钱理财能力,或者证明了家境能力。

这些能力是可以保证一个家庭不被外界风雨打倒的,而不是一身肌肉。

所以在婚恋市场上,健身,注重自我管理,只是锦上添花,它们是上面的花啊,有也可以,没有也行,下面的锦才能拿来用的啊。

其次,有男人不服了,说,那中国女性也不怎么注意身材不健身啊。

是啊,健身的姑娘不多,但是减肥的姑娘可是一堆啊。

那句话怎么说,减肥是女人的终身事业。

为什么呢?

同样也是婚恋市场决定的啊,学历差不多就行,性格温柔体贴,身高多少,最好双眼皮大眼睛,黑长直最好了……你看有哪个男生家说要姑娘有车有房的?

所以化妆、整容、奢侈品等行业,都是女人一手推动的。

知乎上一堆回答说自从失恋后,女孩子努力健身化妆打扮,最后找了个更好的现任,那问题来了,你早干什么去了?改变是为了心里那一点点“让前任后悔”,“让更多人关注到我”不是么,只是正好这些小心思和你想要让自己变得更好的目标一致罢了。

其实我一直觉得,把自己包装得好,引得更多人喜欢,是常识。尤其是按照自己适合的风格去包装去打扮,让别人发现你,喜欢你,是一件再正常不过的事情了。这件事情没有什么好怼的,每个人都希望呈现最好的一面,获得社会认同,那异性认同也属于社会认同的一部分啊。

我想很大方地说,我健身一是因为不想生病,生怕独立的时候没人照顾;二是因为健身后精气神不一样,脸色更好看一些,上妆也更方便,而且能和喜欢的人走很远的路不感到累;三是吸引同样喜欢健身的异性。这三点没有轻重之分。

在中国国情是,并没有大多数男性健身的情况下,这些没有健身的男性,欣赏不来健身的女性,传统女子的柔弱,小鸟依人还是大部分非健身男性的爱。加上宅男群体的扩大,中性气质的男性所受的欢迎,导致阳刚之气越发低微。

男色消费,主要还是消费那些长相清秀,看起来人畜无害的男生。

女色消费,还是以白瘦为主,身材以穿衣显瘦,脱衣有肉为主,脸还是以双眼皮大眼睛高鼻梁,小巧的下巴为主。

其实可以说中国崇尚内秀,外表看起来比较有攻击力的人,都不太受欢迎。

最后,有人又提到母亲的身体健康状态影响到孩子的。我只想说,孩子的抚养是一个家庭的事情。

父亲承担“玩耍”的功能会更加得心应手一些,而不能说父亲在外挣钱养家,陪伴孩子的主要是母亲,所以就把孩子所有教育交给母亲。

说得好像一个不健身的男性带孩子就能避免孩子将来不健身的情况一样。现在多少父母只是甩一台ipad给孩子玩,就算出去运动,也是溜达几圈后就让孩子自己玩去,然后自己躲在树荫下玩手机,论这些,夫妻都有责任,别推诿。

再说了,我能一分钟做50个仰卧起坐,半小时慢跑5公里,难道这就意味着我将来的孩子就一定要做到像我这样么?

他们有权利选择健身或不健身。父母只是提供了这种爱好的可能性,并且分析它带来的好处,具体实施和未来坚持还是要靠自己。

还是那句话,让大灰狼去找大灰狼,小白兔去找小白兔。

如果自己做不到保持健康体态,就不要苛求另一半有健身习惯。世上多少对情侣在一起后一起幸福地膨胀,照样过得很好。

我们提倡健康的活法,但也要允许不怎么健康活法的人可以自由自在活着,有不被指责的权利。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