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含热泪读《卖米》

2018-06-15  本文已影响172人  z橄榄树

文/董新明

我满含热泪读着这篇长达5千字的真情故事——《卖米》。

作者在如花似霞的年代不幸早逝的悲怆结局令人扼腕,而她生前饱含真情描绘出的中国农民在重荷之下的生存状况,更让人心中泛潮、鼻头发酸而泪水涟涟。

故事中的父亲病卧在床,他那阵阵揪心的咳嗽给这个困顿的小家平添了几分愁苦。为了一家四口“不喝西北风”,他冒着酷暑给庄稼放水,庄稼少了暴晒之虞,他却不幸中暑,年幼的弟弟只得去顶替父亲在骄阳下“晒一整天”。而为给父亲买药,稚嫩的“我”不甘示弱地挑上粮担,与母亲一同踏上窄窄的小路去赶场。至此,这一家子艰难困窘的处境已渐露端倪。

“卖米”是全文的“重头戏”,母亲是故事的中心人物。作者用实录的手法记述母亲与米贩子反复“磨价”、交易不成只好挑着满腹惆怅返回的亲身经历,将母亲的自尊刚强与痛苦无奈演绎成一片耐读的风景。

米,匀净的好米!贱卖,于心何忍!不卖,为爹买药的钱哪里筹?母亲恳求加价,米贩子执意“一口价”。争价,磨价,互不相让,后来米贩子的轻慢态度激恼了母亲,“卖不出去,我们再担回家”一语点燃了母亲心中自尊的火焰。尽管只有三元钱的差价,但母亲一任烈日炙晒,始终不肯以低价卖出。这些拙朴而又光鲜的文字过滤出她的刚强与坚忍。

母亲的痛苦无奈在散场之时和回家之后这两个时空里表现得尤为淋漓尽致。随着日轮西移、场上稀落,晒得够呛、饿得难受的母亲心里不禁发怵起来。当又一个米贩子为米价“不耐烦”时,母亲却“堆着笑”;当那人轻蔑地“哼了一声”时,母亲也只是“脸一下子白了,动着嘴唇”。这里全然没有了一个女人先前的刚强,是什么逼着母亲不得不放下自尊,屈意弯腰?是贫困,是艰难!母亲打算贱价售出,实出于无奈啊!这里作者不加一句议论,借几笔形象的勾勒,就让一个内心充满矛盾、满腹涌动苦水的母亲跃然纸上。行文不着一个“悲”字,但那悲凉的气氛似手已弥漫纸行。母亲心里悲苦,欲哭无泪,叫人心悸。母亲的辛酸与无奈,也体现在她次日赶场的盘算中——“明天一块零八也好,一块零五也好,总之都卖了!”这是轻松的话么?分明包含着沉重。这是畅快的话么?确实浸透着酸涩。读之,品之,有情人怎不挥洒热泪?

故事以“卖米”为线索,在矛盾冲突中表现母亲刚强自尊而又痛苦无奈的性格,通过母亲的形象塑造揭示中国农民困苦、艰难的生存状况,这一切浮雕般地凸显在读者面前。

擦干眼泪,我回味《卖米》,心潮不禁恣意地翻滚起来。

感奋,缘于那一次“美文共读”

海南省儋州市第二中学    董新明

从执掌高中语文教鞭的那一天起,我就开展了每周一次的“美文共读”。而其中一次精彩的美读,竟产生了意想不到的感奋效果。

那是3月中旬的一天下午,语文科代表、第一学习小组组长佘振玲拿着一本《大阅读》杂志走进了办公室。本周的“美文共读”由她主持。其实,我设计、策划的“美文共读”,是一项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语文活动。它采用的是“三自一轮流”的方式,即由学生自选文章、自定朗读人、自行设计思考探究题,各学习小组组长轮流担任主持人。佘振玲告诉我,她的小组推荐了《大阅读》上的一篇《卖米》。该文是北京大学一名患了白血病的女生生前讲述的故事,真切动人。她跟我商量,一是作品长达5000字,需要安排3人朗读;二是把一节课延长到两节课,中间安排互动环节。我接过杂志,浏览了一下文章,赞许地说:“好!老师支持你!”

经过一番精心准备,佘振玲小组题为“读美文,学感恩”的“美文共读”如期举行了。首先由杨念念、陈婷婷、佘振玲分读《卖米》一文。我发现当佘振玲读到“母亲冒着酷暑守着粮担而让女儿到树阴下歇凉”一节时,台下一片肃然。而当杨念念朗读文末母亲几句“不会了,不会了。明天一块零八也好,一块零五也好,反正都卖了”的心酸之语时,前排那个名叫小艳的女孩竟不由自主地低下了头。看来,这些可爱的孩子是受到了触动。接着,主持人佘振玲出示思考题,引导大家探究:《卖米》一文中哪一点让你感动、震撼?你由此明白了什么做人的道理?

几分钟过后,大家开始畅所欲言。

——父亲为种地热得中了暑,叫人揪心,而只有十三岁的小弟弟为了一家四口的生计也不得不头顶烈日到田里干活,这显示了小弟的懂事和对父亲的体贴。

——母亲心疼女儿,让她挑小担,而自己挑上一满担米去赶场,这体现了母亲的爱心。

——母亲怕女儿晒坏身体,让她去树阴下歇凉,而自己执意守粮担,女儿却要母亲去歇息,这是母女情深的表现。

——粮贩子压价,母亲与对方磨价,因为三分钱之差,母亲不卖,表现了母亲刚强的个性和对劳动成果的尊重。

——后来母亲对粮贩子赔笑,说好话,这是家庭贫寒所致,是无可奈何的举动。

发言的一个接一个,大家沉浸在共同营造的情感氛围中。

过了一会儿,小艳款款地站起来,闪动着泪汪汪的大眼睛说:“听了三个同学的表情朗读,我被打动了!我想起了有一年除夕陪妈妈卖甘蔗的事。中午团年后,妈妈装上几捆甘蔗推到集镇上去卖,守了两个小时,才卖出几根。后来遇上一位干部模样的人,他说甘蔗全要了,要母亲送到五里外的他家里。五里泥泞小路,身材瘦小的母亲咬牙挺着,寒冬腊月,她竟累出了一身汗,浑身糊满泥浆。为此,她病了一场。她是为我筹学费才累病的呀……”小艳泣不成声了。停顿了一会儿,她擦了擦眼泪说:“我对不起我辛苦劳作的妈妈。上个周我竟因为一点小事,而和妈妈闹了别扭。从这次‘美文共读’中,我知道了做子女的要懂得感恩,学会感恩。”

小艳身后一个男生缓缓地站了起来,红着脸说:“我也有对不起家长的地方。上一回考试我考砸后,当父亲问我成绩时,我猛的一下关上房门,几天不理他。以后我要转变对父亲的态度,用行动来感恩!”

一石激起千层浪!台下顿时活跃起来,学生们三三两两地交谈着,私语着……

主持人佘振玲做了一个“暂停”的手势,朗声说道:“今天的‘美文共读’,让我们共同品尝了一顿丰盛的精神大餐。满意超乎想象,谢谢大家的配合、参与。下面,有请语文老师总结、点评!”

迎着大家如潮的掌声,我走上讲台,神情激动地说:“《卖米》一文的作者描述了中国部分地区农民艰难的生存状况,表现了这种背景下真挚的母女情、夫妻情,令人感动。我们读这篇美文,关键是要唤回一颗感恩的心!老师很有感触,准备写一篇千字评论文章。请问,你们有没有写作的欲望?”

几乎是异口同声的回答:“有!”

我趁势点拨:“大家可以‘感恩’为话题,讲述你经历过、体验过的感人事情。把这次练笔作为‘美文共读’的延伸、拓展。大家有没有信心?”

“有!”又是一阵饱含激情的呼喊。

一周后,班级学习园地里展出了全班54名学生的优美练笔。对了,我的《满含热泪读〈卖米〉》一文也占了小小的一角。两个月后,我和小艳等几名学生的文章陆续在《阅读与鉴赏》《作文报》《出彩作文》《学子读写》等语文报刊上发表出来。记得小艳在文章的结尾这样写道:“让我幡然悔悟、良心发现的,是那篇让人潸然泪下的《卖米》,是那一次精彩的‘美文共读’活动。”

母亲节那天,小艳主动给在家劳作的妈妈打去一个祝福的电话。从此,小艳和班上的同学一样,学习更勤奋用功了。次年高考,她填报了省城某高校的新闻专业。每每回想起高中生活,她都忘不了那一次围绕《卖米》而进行的精彩美读,内心禁不住感奋起来……

[作者简介:董新明,湖北省优秀教师,湖北省语文特级教师,发表文学作品100余篇,出版语文图书10部。现供职于海南省儋州市第二中学。手机号18089891497]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