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新丨这篇文章帮你摆脱情绪困扰

2022-05-13  本文已影响0人  哲新ii

本篇文章谈情绪,既然情绪能在漫长的人类进化中保存下来,说明它肯定有用,或者说情绪让人类具备了某种适应性,下面是我对情绪的思考,这些思考已经让我在某种程度上实现了情绪自由,希望也能帮助到你。

情绪是一种内部的主观体验,有些人会简单地把情绪分为好的情绪和坏的情绪,好情绪就是那些积极的情绪体验,比如开心、愉悦、振奋、舒畅、满意等等;坏情绪就是那些消极的情绪体验,像是痛苦、焦虑、担忧等等,人们经常对这些消极情绪持拒绝和排斥的态度。

这种根据体验的好坏,将情绪划归为好的和坏的做法,是一种错误的认知,事实上所有情绪没有好坏之分,都具备积极的作用和价值。情绪单纯只是动机系统的基本组成部分而已,积极的情绪体验和消极的情绪体验,只是动机系统的两种不能功能而已,简称萝卜和大棒。

情绪的作用。

通过不断地阅读和学习,我一直在有意培养的一个习惯,就是优先考虑一件事、一本书、一个观点、一个行为的“价值和意义”是什么,凡事先思考对自己“有用没用”、有没有价值、能带来的好处是什么。对于没用的东西坚决不去浪费时间、精力和情绪,稍微有点用的东西也会果断地进行断舍离,因为有很多特别有价值、有用的事情需要去思考、去做。

所以谈到“情绪”,首先应该考虑的就是情绪到底有什么用?

——情绪的第一个作用,就是行动的启动器,情绪就像发动机中的“火花塞”(产生电火花,点燃气缸中的可燃混合气),如下图:

好的情绪体验属于奖赏系统(萝卜),我称之为正向激励,促使人们去追逐快乐和成功;坏的情绪体验属于惩罚系统(大棒),我称之为负向激励,促使人们躲避痛苦和失败。

行为并不是情绪的表达手段,而是情绪的目的。也就是说,情绪出现必须伴随着后续行动,如果产生情绪而没有触发具体行动,我就认为这是无效情绪。情绪是行动的动力源,点燃(或触发、激发)我们接下来追逐和逃避的行动,让我们重复做令自己感到开心的事,逃避让自己感觉痛苦和恐惧的事。适度的情绪,就是在让身心做好活动前的准备,调整至最佳状态。

像考试得了满分受到表扬,就会感到开心,然后再接再厉,加紧学习去重复得满分的开心体验;当看到不远处有只老虎,会感觉到恐惧,然后撒腿就逃;当无故被人攻击,就会感觉愤怒,然后进行还击;以及悲伤时去找人倾诉等等,以上所有模式都离不开“情绪——行动”

如果情绪后面没有行动,就进入了断路模式或问题模式,比如我们会因担心和紧张产生一种烦躁的情绪体验,这时候的情绪体验是在提醒和促使我们立马采取行动改善现状、解决问题,但是如果我们迟迟没有采取有效行动,情绪源持续点燃,我们就会陷入焦虑的漩涡之中。

所以情绪本身并没有问题,有问题的是我们没有接下来采取任何有效的行动。

——情绪的第二个作用,是认识自我的提示器。情绪是内在自我发出的信号,就像身体发出饿了、渴了、困了的信号一样,情绪也是一种很明显的提示信息。

很可能你的情绪比你的意识更懂得你真正需要什么、想要什么。每个情绪都应该被仔细审视和认真对待,忽略情绪就等于错过一次认识自我的机会。强化自己对于情绪的觉知力,准确识别和命名自己目前所处的情绪状态,是实现认知自我的第一步,也是一种亟需锻炼获得的能力。

人类有几百种情绪,每种情绪伴随的生理线索都有所不同,一定要增加自己对于情绪觉知的“颗粒度”,就像时间颗粒,争分夺秒时感知的时间颗粒是“几分钟”,刷视频时则成了“半小时”,我们准确的识别和标识生活中重复出现的同种情绪问题,既有助于挖掘问题根源,又有助于采取有效行动对症下药,消灭这种情绪问题。

比如你是否能分清焦虑和抑郁?像上文讲到的,焦虑是一种持续的担心和紧张;而抑郁则是感觉浑身没劲、对什么事情都提不起兴趣。这两种情绪伴随着不同的生理反应,解决的方法也不一样,感到焦虑时要尝试让自己放松,而感到抑郁时则需要让自己嗨起来。

同样,敏锐觉知自己的情绪程度也很重要,比如是愉悦、高兴、欢喜还是欢呼雀跃的狂喜,准确识别,进而有意识地进行控制,才能避免过度情绪的伤害,因为过于开心容易引发应激性心肌病。

情绪是通往心灵深处的钥匙,一定要多问问自己,每种情绪的含义究竟是什么?引发这种情绪的背后原因是什么?自己情感受伤的点在哪里?情绪就像是一道待解的谜底,你要有一股打破砂锅问到底的劲头,找到内心最真实的自己和情绪产生的根源。

这个社会不缺完美的人,缺的是真正从内心出发最为真实的人。

也许有人此刻会意识到,自己一直将各种不同的情绪词汇混为一谈,或者笼统地把自己的糟糕情绪体验描述为不自在、不开心、难受;自己是真的弄不清某刻感受到的糟糕情绪到底是哪种情绪,也从来不知道这个情绪到底意味着什么,就像生活中反复被“一个人”殴打,却从来没有仔细端详过这个人、弄清他打人的原因,只是让他来去匆匆。

也有些人对觉察某些情绪十分敏感和抵触,是因为想有意忽略情绪背后关联的自己根本不想面对的事实。他们不敢去正视情绪,选择防御性的忽视,就像逃避责任和现实一样,在躲避问题。

比如沉迷于网游或刷抖音,明明已经感受到强烈的空虚感和焦虑感,却仍选择忽略和屏蔽情绪;又像不愿面对被分手的痛苦,逃避自己“无能”为力的事实。这些情绪,也只有在刻意地觉察,敢于直面情绪时,才能真正得以解决消失。

——情绪的第三个作用,在人际间传递信息。语言是有边界的,很多东西是无法通过语言全面精准地进行描述的,你口述给别人自己生气了,不如直接扔给他一个恶狠狠的眼神,更能让他更充分的接收和理解。

情绪的本质是一股心理能量

产生情绪就是能量释放的过程,只要情绪出现,就是一次能量的消耗。消耗量的大小,跟情绪的强烈程度和持续时间正相关。

有些过激行为的背后是高涨泛滥的情绪能量,像愤怒的情绪让人暴跳如雷,进而破口大骂。

情绪能量的破坏力极其恐怖,网上有一种说法,三分之一的癌症患者是被吓死的,虽然有待考证,但是确实有很多实验证明人会被积攒的恐惧力量吓死。同样,情绪剧烈波动后,通常会感觉周身无力、头脑发懵,这跟“经历一场高强度的脑力测验”、“剧烈的运动”后产生的效果一样,都需要通过休息来恢复能量。

我们都知道,过度的压抑情绪,会造成不良情绪的过度堆积,就像超过水库的蓄水量上限,会出现水库溃坝一样,压抑的情绪也会彻底爆发,情绪力量的破坏力可见一斑。

身体能量的使用是有机会成本的,暴怒半个小时根本没有办法跟运动半个小时来比收益。学过中医的朋友都知道,无节制地释放情绪能量还会引发身体疾病,比如怒伤肝、喜伤心、忧伤肺、思伤脾、恐伤肾,不能合理的管理和使用情绪能量,受伤害的永远是自己。

当一个人心中有恨时,他自己就是第一个受害者。 ——梅德格·艾佛

身体能量是我们进行活动和取得成功的“凭借”,就像汽油对于汽车,电对于电器一样重要,而我们每天的身体能量是极其有限的,所以一个人对身体能量这样宝贵的资源的使用方式,将决定这个人能取得的人生高度。使用情绪能量最理性和合理的方式就是“适量即止”,唤醒行动即可,尽全力节省情绪资源

在日常生活中,很多时候身体能量都被我们白白地损耗在情绪上了,远远超过了“适度”,任何多余情绪所释放出的情绪能量都属于浪费,超出一点也是在浪费一点。比如考试考了满分,感觉很爽,“爽”到能唤醒自己下次再去追求高分的行动和欲望,就足够了,决不能像范进中举一样喜极而疯。

成年人的世界,真的早该把无用的情绪戒掉了,尤其是那些大喜大悲的极端情绪

像焦虑、担心、紧张、抑郁、气愤、高兴、快乐等等情绪本身毫无意义,有意义的是后续有效的行动策略和具体行动,一定不要再将自己宝贵的身心能量肆意挥霍在情绪上,而是应该重点放到之后的具体行动上。

情绪浪费的例子。

之前的几篇文章都是在讲述如何避免陷入“奖励系统”的低层次享乐之中,本篇文章聚焦下其反面,即陷入焦虑和悲伤等无效痛苦的情况,来看下面这个例子。

小明在一次公司主要领导组织的主题讨论会上特别想发言,因为他在这个主题上有着自己独特的见解,但是他对在这种大场面上发言有些顾忌,尤其担心自己说不好会丢人。最终他还是不想错过这次千载难逢的机会,于是处在焦虑中发了言,结果原本应该很精彩的发言只剩下了只言片语,尤其在他被人打断并接过话茬后,小明觉得有好多话都没说出口,可惜时机已过,他感觉特别懊悔无地自容,整个人就像失了魂一样。

这件事对小明的影响持续了整整一下午,到下班时,小明又在无意间听到同事提到“发言”两个字,结果好不容易放松下来的神经又不自觉地开始紧绷,他怀疑同事在谈论嘲笑自己,他感觉特别的悲伤失望,还有些愤怒

夜晚,小明躺在床上,发现今天的心情受到这两件事的影响,一天都没能集中精力解决手头上的事,明明什么都没做,但是小明感觉今天过得好累好累。

在小明的例子中,顾忌、担心、焦虑、懊悔、怀疑、悲伤、失望、愤怒等情绪都在消耗能量,但实际有效做功量只是小明“发言”的那一段行动。也就是说,小明的一天白白浪费了大量的情绪能量。

其实,小明浪费的不仅是情绪本身产生的能量消耗,还有小明对抗和压抑情绪时所付出的能量,这就是情绪内耗。这种情绪内耗,就是我们自己在跟内在情绪进行搏斗时的消耗。情绪出现本身释放的能量,再加上我们对抗情绪所消耗的能量,这些毫无意义的负面情绪,就像黑洞一样在吞噬掉我们的幸福人生。

当你开始留心观察情绪,你去思考下自己生活中产生的顾虑、担心、懊悔和悲伤,到底有什么用?答案是完全没有用。有用的是你把这些能量全部都节省下来,去做那些有用和有意义的事。

如果一个人行动力足够强,根本都不会给这些情绪出现的机会,也只有减少情绪消耗和情绪内耗,才能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做真正有用的事情。当你能接受我表达的这个观点时,你其实就在实现情绪自由的路上,踏出了“有意识”控制和节省身体能量的第一步。

以往的我,就像小明一样,平时表面风平浪静,内心早已经翻江倒海,明明什么事情都没有做,却经常陷入负面情绪的挣扎之中,那种心累,不仅仅是能量的损耗,更是一种痛苦和煎熬,直到近几年彻底摆脱这些无效损耗之后,我才真正的让自己专注于学习、生活和工作之中。

情绪问题产生的根源。

情绪问题产生的原因众多,我挑选最重要几个原因,简述如下:

——心智和能力问题。其实情绪问题产生,并且持续得不到缓解的根本原因,就是心智不足、能力不行。像被领导训斥、被壮汉欺负而生闷气,是自己没反抗和顶回去的实力;遇到困难感觉到焦虑、痛苦,是因为没有解决困难的能力;担心未来,是因为没有掌控未来的能力。

其实所有情绪都可以套用“某某情绪,是因为某种能力不足”的模板。情绪宜疏不宜堵,疏解情绪最好的方法之一就是用行动宣泄,更厉害的方法就是依靠心智和认知的力量,直接掐灭情绪源头。

情绪产生的第1秒是本能反应,接下来就是主观认知,这个认知就是我们对于刺激源的主观“理解”,我们之所以有情绪,就是因为我们对这个世界的理解很片面,大脑中存在着太多错误的关于这个世界“应该怎么样”的认知。

像给伴侣发条信息,半天没收到回信,于是那些认为作为情侣就“应该”立马回复的人会生气;那些认为对方“应该”是出事了的人会担忧;那些发短信是为了道歉,认为对方“应该”不会回复的人反而会有期待感和愧疚感;而那些认为短信不“应该”是即时通信手段(电话才是)的人就不会产生任何情绪,会平静地等待回复。

同样的一件事,都是发短信没被回复,却有很多截然不同的情绪反应。所以,如果自己经常有那些没用的情绪化反应,先想想自己对这个世界的理解是不是有问题,你以为理所应当“应该”怎么样的事情,到底应不应该。

比如有人想当然地以为世界应该公平、自己应该得到善待、自己消费就是上帝、付出就应该有回报、伴侣就应该无条件支持自己等等,持有这些自以为是的无知价值观的人,肯定会有更多的情绪问题。

如果没有“能力差”和对这个世界的“认知差”,“应然”和“实际”能够保持一致的话,人就不会产生情绪。所以很多时候,情绪问题并不是别人的问题或者自己所遭遇事情的问题,而是自己的能力和认知水平有问题。有能力就去改变世界,没能力改变就坦然接受,然后去努力提升自己让未来的自己有能力改变世界,这是最符合逻辑的做法,情绪在其中起不到半毛钱作用。

如果你能看到这,我相信你现在也是在生活中寻求改变的人,那你也应该极度重视行动力的作用。现在来看,因为担忧被人嘲笑或者恐惧失败而迟迟不去行动,是一件多么傻的事情,白白的浪费情绪能量,却没有一点产出。

像我之前在犹豫是否要写作,是否要在朋友圈进行分享时,也担忧和害怕嘲笑,但不管情绪上多么折磨,我已经动手去写、去分享,等我连续写过几篇、分享过几次朋友圈后,恐惧感和担忧已经完全消失了。所以,凡事只考虑要做的事情是否对自己有益,如果有益,就硬着头皮先行动起来,情绪自会甘拜下风。

——负面偏好。被人整蛊时,比如晚上遇到白衣装扮的鬼,比如在办公时被同事扔到面前一条蛇,不论理性多么清楚“世界上没有鬼”、“在远离郊野的办公楼里见到蛇的几率多低”,你还是会第一时间感觉到恐惧。

负面偏好,是指人总是对不好的、负面的信号更加敏感,即本能地会对生活中的危险、损失、挫折和失败进行优先反应,也就是说,在判断真鬼假鬼、真蛇假蛇时,无论如何你会都判定为真(真即为危险),并毫不犹豫的躲闪和逃离。

实验证实,人们面对积极的、中性的和消极的人脸图像时,消极的人脸图像更容易引发大脑中更高水平的电活动,也就是说,我们对消极和负面的刺激优先反应、耗能更多。这其实很容易理解,像蛇的例子中,如果是假蛇,最多也就是惊吓,起码还活着;而如果是真蛇,可能命就没了,这就是负面偏好在演化生理学意义上的好处。

但是现代社会,人们经历着太多的负面刺激,像疾病、噪音、饥渴、睡眠不足、贫穷、工作和生活压力、人际关系破裂,日常的挫折和失败等等也早已经成为家常便饭,每天还有数不尽的担忧,像汽车没油、手机没电、房贷。

这些鸡毛蒜皮的负面刺激,不断吸引着我们的注意力,消耗着大量的心理能量,而一旦能量耗尽,各种负面情绪就会有机可乘。

——生理性神经敏感。有些人神经生而敏感,神经科学家曾在新生儿身上做过一个盐水实验: 让新生儿去吸奶瓶中的水,然后把水的咸度慢慢调高,实验发现有些新生儿对微小的变化有反应,有些则没有。 过了两年,当再去观察这些小孩,那些对微小变化产生反应的婴儿会比其他的小朋友更为敏感

众多实验证明,有些人天生神经就比较敏感,感觉机能异常敏锐,这类高敏感型人群占总人口的比例约为1/5,即5个人中就有1个高敏感型人。这种神经性敏感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单位时间内能够察觉和输入的信号刺激更多。处在同样一个环境中,神经敏感的人能察觉到更多细微的环境信息,能体察到更多别人发出的情感信号(尤其是负面信号)。

二是能感知到周遭很弱的信号刺激,也就是感知的阈值很低,比如婴儿轻微的哭声就能将母亲从睡梦中唤醒;同样的力度给两个人按摩,一个人会感觉很舒服,但另一个人已经开始产生痛觉。

这种“易感”和“警觉”的敏感神经,加上“负面偏好”的本能倾向,在古代具有极强的生存优势,因为能够敏锐地察觉到环境中的危险信号,从而躲避危险,而那些乐观和迟钝的祖先则更容易面临危险和死亡,并带着这些麻木和乐观偏好的基因慢慢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中。

但由于现代社会发展日新月异,通过一代又一代的代际遗传来进行基因筛选的方式早就跟不上时代的变化,于是我们等于带着早就应该淘汰的落后基因,努力的适应着现代社会,对于“易感”和“警觉”的高敏感型人来说,现代社会简直就是人间炼狱。

高敏感型人每天最常遇到的问题就是刺激过载、能量消耗过快,每天本能地接收和处理环境中大量涌入的信号“刺激”,就已经消耗了大量的脑力资源和能量,加之每天还要面对和处理各种充满挑战的工作和任务,那些很多之前未曾遇到过或者较为棘手的问题。

这些新异刺激,几乎每天注定都要发生,由此带给高敏感人的冲击是绝对的,高敏感人每天都拖着早早被榨干能量的身心,麻木的应对着这个世界,由此引发的各种负面情绪和工作效率低下是必然的,很像一只翅膀上沾满了露水的蜻蜓,想飞却总也飞不高。

高敏感人群的敏感性表现,千差万别,比如我玩那些刺激的对战类或策略类游戏,很快就会感觉疲惫;在某些低沉的聚会氛围、压抑的情景甚至枯燥的会议中,比一般人更感厌烦和难以忍受,想要尽快逃离;茶、咖啡等类兴奋物会让我迅速进入过度兴奋状态,感觉发慌;而酒精这种会导致脑神经异常放电的东西,会令我晚上睡觉时大脑像过电影一样,无法得到休息,这样又极度消耗一晚脑能量的我,第二天倒醉感会特别严重。

如果高敏感人细心觉察,生活中总是有很多的提示信息,高敏感型人既有内向型人格,也有外向型人格,比例约为7:3,所以并不能单纯地以内向或外向性格来进行区分。用来区分高敏感型人的判断标准其实很简单,就是是否更为享受安静和独处,能否在安宁的独处中获得能量

有些高敏感型人能意识到自己的大脑比较灵敏,但却总是感觉脑力不够用,而且天生专注力不足。这些高敏感型人想要改善表现、改善情绪,就是要在管理身心能量上做文章,首先要学会自我觉察疲惫感,其次学会屏蔽和减少环境刺激输入,最后改变认知,合理使用身心能量,专于长板。

——自作多痛。在情绪上,有些人总是体验着多余的痛苦。

就像上文中小明听到“发言”两个字,便怀疑两个同事在嘲笑自己,于是陷入情绪的漩涡,事实上同事并没有在讨论小明的事情。像生活中这些明明是中性的信号,却经常性地刺激到有些人脆弱的内心,他们随之体验到的那些情绪化的痛苦,就是多余的痛苦,就是自作多通,痛苦的情绪体验并不是单纯的来源于环境刺激,而有可能更多的来源于自己的主观创造。

医治我们自己的悲伤是件很困难的事,因为我们就是这种悲伤的共犯。——让·波德里亚

简言之,很多负面情绪,是人们自己臆想出来的,他们能无中生有地虚构出所谓“真实”的痛苦,他们的痛苦真的是靠自己努力寻找出来的,尽管并没有任何证据表明这些人的生活中确实存在比其他人更多的不幸、不顺或者挫折,但这些人确实在时间和程度上,主观感觉到了更多的痛苦。

这些痛苦跟他们生活和刺激事件本身并不匹配,因此这些都是多余的痛苦。基本量的痛苦可以促使一个人面对和解决问题,但是那些多余的痛苦不仅毫无意义,而且有害。除了自作多痛外,存在情绪问题的人,更重要的是经常陷入行动的瘫痪状态,他们无法摆脱负面情绪的主宰,因为彻底丧失了重要的行动力。

已经实现情绪自由的人则是不会被负面情绪所淹没和阻断,也就是说,他们总能通过行动去解放自我,寻求解决之道,他们甚至能带着负面情绪去做事,他们可以自由地支配自身意志,超越情绪,超脱自我,在行动中发挥和实现自我潜能。

——情绪反刍。虽然“负面偏好”是一种本能,但情绪化的人往往是自己在跟自己过不去,总是纠缠于不好的方面,持续反刍情绪事件,这种情绪问题就在于自己的“执念”

通常刺激情绪出现的刺激源消失后,情绪也会慢慢平复,但是有些人却把刺激源内化了,他们反复思考那些“陈谷子烂芝麻”的事情,持续对自己进行自我伤害和摧残,就像祥林嫂一样,每一次唠叨都在揭开未曾愈合的伤疤,这种行为毫无理智可言。

想实现情绪自由,就在于放过执念,很久都想不通的事情,就不再想了,因为想得再多也没有用,还不如看看我之前写的文章更有意义。别在情绪中久留,并试着远离那些烂人和烂事。

如果感觉文章真诚且有用的话,敬请打开微信关注我的个人公众号:哲新ii ,获得更多往期内容。喜欢的话,也帮忙推荐给您的亲朋好友 ^——^。

作者丨哲新,微信公众号“哲新ii”(ID:zhexinii),改变的促成者,努力用文字改变他人和世界。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