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曲黎敏精讲【黄帝内经】一》笔记36

2023-11-27  本文已影响0人  本来美丽

下篇:四气调神大论

八、道者,圣人行之,愚者佩之

夫四时阴阳者,万物之根本也。所以圣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以从其根,故与万物沉浮于生长之门。逆其根,则伐其本,坏其真矣。故阴阳四时者,万物之终始也,死生之本也。逆之则灾害生,从之则苛疾不起,是谓得道。道者,圣人行之,愚者佩之。从阴阳则生,逆之则死,从之则治,逆之则乱。反顺为逆,是谓内格。是故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此之谓也。夫病已成而后药之,乱已成而后治之,譬犹渴而穿井,斗而铸锥,不亦晚乎?

1、夫四时阴阳者,万物之根本也。所以圣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以从其根,故与万物沉浮于生长之门。

真阴真阳是万物之根本。

养后天的基础是养先天。要养真阴真阳而不是养脏腑,脏腑的源头就是真阴真阳。养真阴真阳的要点,是不耗散。圣人养先天,庸人养后天;圣人重视保养真阳元气,庸人却把吃喝当养生。

春夏养阳,是指春夏养生发、生长之气;秋冬养阴,是指秋冬要养收敛、收藏之气。所谓养阳就是别憋着,所谓养阴就是该眯着就眯着。

春夏,若不知意气风发,就不知什么叫生命的绽放;冬天若不知收着点,所有的东西就无法变成精华营养,并积攒这些精华供给春夏的绽放。其实,就是要懂得动静之道生命,是有弹性的一种存在,能收放自如,才是自在的圣人。圣人能从根本上认知事物,所以才可“与万物沉浮于生长之门”。

2、逆其根,则伐其本,坏其真矣。

如果你不知养真阳元气这个根本,你就有可能“伐其本,坏其真”。真,就是天性。比如说你想当然地认为吃好东西就是养,可你不知好东西也是要用元气来化的,比如蛋白吃多了,就拖累胰腺,长此下去,生命也会被拖累。

3、故阴阳四时者,万物之终始也,死生之本也。逆之则灾害生,从之则苛疾不起,是谓得道。道者,圣人行之,愚者佩之。

注意:这里说“终始”,而不说“始终”,为什么?

一年之终,是冬天,没有冬天的“藏”,就没有春天的生发,也就没有春天的“始”。冬藏不足,春天还是个死,因为无精可以让生命开始。庸人看疾病,只看到昨天的行为。圣人看疾病,要看到上一气,即春天的病,要看冬天的情形,这就是圣人的眼界和对世界的理解。“死生之本”这句,同样是“死生”,而不是“生死”,即圣人明白“反者道之动”,从来都是倒着看问题。我们普通人只知顺着看问题,所以今人爱讲“始终”和“生死”,古人,是“向死而生”。我们今人是生生死死,随波逐流。

“逆之则灾害生,从之则苛疾不起,是谓得道。”这里的苛,指沉疴重疾。这句是说,如果逆道而行,则灾害生;顺应生命之道,则疾病不会出现。这就叫“得道”。

“道者,圣人行之,愚者佩之”, 此处“佩”是通假字,通“背”。“道”,最怕背道而驰。行道者,走快走慢都得道,背道而驰,无论你走得多快,也完全没有得道的希望。总之,道是用来行的,不是用来说的、炫的。同样是行道,圣人是循道而行,愚者则是背道而驰。无论是《论语》《道德经》《易经》,中国文化都强调“行道”和“践道”,即中国文化的核心是践道,是实践出真知。在行道之前,先要正念、正思,思无邪,而后发大愿,在行道的路上勇猛精进,这就是圣人最简单的生活。

4、从阴阳则生,逆之则死;从之则治,逆之则乱。反顺为逆,是谓内格。是故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此之谓也。夫病已成而后药之,乱已成而后治之,譬犹渴而穿井,斗而铸锥,不亦晚乎?

“从阴阳则生,逆之则死;从之则治,逆之则乱”, 这里主要讲四气调神,讲四气的问题,就是讲阴阳的问题。顺从阴阳的规律,即顺从四气而调神,则生;忤逆阴阳的规律,则死。“从之则治,逆之则乱”,所谓治,是正常,治和乱是反义词。跟随四气阴阳走,就是跟着自然规律走,人就没事,逆之则就有事。什么叫跟着自然规律走?就是不吃反季节的食品,不乱吃补品,不黑白颠倒,这都叫“从阴阳”

“反顺为逆,是谓内格”,是说不按四气调其神,就是“逆”,逆,就会造成阴阳格拒。

什么叫“不治已病治未病”?《 金匮要略》里说“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是说如果肝已经病了,这叫“已病”,可暂且放下,关键不能让它影响到“未病”,因为肝木克脾土,肝病最容易造成脾病,所以要先固摄脾胃,而不是先治肝病。这就叫“不治已病治未病”。(原来是这样啊!以前我理解错了!)

更深入的理解是,先要保住真阳元气,在治病理论中,大家通常的认知是“药”在治病,其实,真正治病的不是“药”,而是真阳元气。药,只是真阳元气的辅助或助手。比如,你的手臂撞出块青紫,涂抹些药会好,不涂抹药也会好,因为身体的真阳元气绝不允许这块异物的存在,它会调元气出来消灭它,而药只是帮忙,加速调取元气,调多少元气出来而已。中药的合理性,还跟中药的性味归经有关,伤害出现在哪条经脉上,可以利用中药的归经而通脉解结,从而加速病愈。

“是故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此之谓也”,说的是首先要先保先天元气,中医的整体观是认为生命是一个整体,绝不存在一个脏器的病变,所以中医不分科。肝一病,木克土,脾就危险;木生火,心也会出问题;肝肾同源,肾也不会好到哪儿去;金克木,肺也会连带出问题。一旦乱了阵脚,全盘皆输。所以,人不能被“已病”“已乱”吓倒,而是要先固摄“未病”“未乱”处,先固摄先天元气,元气足后,自然出兵解决问题。这,就是中医思维。

“夫病已成而后药之,乱已成而后治之,譬犹渴而穿井,斗而铸锥,不亦晚乎”,是说如果病已形成而后药之,乱已成而后治之,就是元气已经大伤,治愈或不愈已经各半了,很难全好。这时再治之,就好比焦渴时,才去凿井,开战了才去打造武器,什么都晚了。也就是说,得病后才去找医生,为时已晚。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