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爱哭,家长该怎么办?
俗话说:爱哭的小孩有糖吃。有些“聪明”的孩子抓住父母的弱点,稍不如意就大哭一场,让人束手无策。其实,家长只要下决心,帮助孩子改掉这个毛病并不困难。
有些孩子泪腺格外发达,动不动就哭,今天我们就聊一聊这些爱哭的小孩。
他们为什么那么爱哭呢?我们把原因可以分成三大类:
一、天生就爱哭
孩子爱哭是先天气质所致。气质类型是天生的,而且一生都很难改变。
有些孩子的气质属于比较敏感、害羞的,动不动就让你看到一双泪汪汪的大眼睛。不过,这些孩子的快乐程度并不比其他孩子差。虽然哭的比较多,但哭完就没事了。
气质类型没有好坏之分,这种敏感型气质的孩子,特别容易感受到别人的感受,有特别好的同理心,观察力比较敏锐,而且自律能力也比较好。所以这一类的孩子,将来非常适合做心理咨询师。
二、不会表达情绪
刚出生的婴儿才会用哭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各种需求,随着长大,孩子们慢慢具备了用语言表达情绪的能力,逐渐学会掌控自己的情绪。
但是有些孩子恰恰在这方面有所欠缺,不会表达自己的感受,特别是遇到困难的时候,完全不知道用什么方式应对,只好用哭的方式来缓解自己的焦虑情绪,也借机逃避尴尬的处境。
这主要是因为家长对孩子的照顾太周到了,方方面面、无微不至,遇到困难直接替孩子解决。所以他们缺少应变能力,不如意的时候就不知道怎么办,只能在那里哭。
三、会表达情绪,但是没用
孩子其实会表达,但是他们发现“哭”是最管用、最有效的,所以遇到什么事,干脆哭一场,问题就解决了,成了操控家长的武器。
在孩子年龄很小的时候,家长才会无条件地满足孩子。可孩子长了,我们还这样满足孩子的话,那就是在助长孩子养成哭的习惯。
还有一种情况,家长对孩子忽略了太多,孩子表达了自己的情绪,但并没有得到关注,所以只能用“哭”这种比较强烈的方式来表达。
家长该如何应对爱哭的孩子呢?
※ 四个“不”※
一、不贴标签
在任何情况下都不要说孩子“爱哭”,即便孩子听不到也不要说,因为只要我们心里面这样认为了,就会不自觉地从自己的言行中表现出来,给孩子贴上“爱哭”的标签,这就是一种无形的否定。
要想不给孩子贴标签,家长必须打心里轻松地看待这件事,当我们对孩子有更多的理解和接纳时,我们就更容易做到不贴标签了。
二、不宣泄
这主要是针对于那些先天气质就比较爱哭的孩子,因为他们比较敏感,更容易胡思乱想,特别容易被大人的情绪影响。
所以我们要放松,控制好自己的情绪,一旦把情绪宣泄给了孩子,要马上给孩子做一些解释,避免孩子瞎猜、去承担父母的情绪。
三、不帮忙
这主要针对那些除了哭不知道还能怎么办的孩子。他们平常遇到的困难家长都替他们搞定了,所以应变能力比较弱,稍不如意就只能哭。
这类孩子的家长要注意,平常模拟一些困难,没有困难就创造一点困难,然后不再及时给孩子提供帮助,而是在旁边做好陪伴、鼓励,让孩子自己走过这个难关。
不帮忙就是尊重界限感,我们不能剥夺孩子体验困难和解决问题的权利。
四、不理睬
这是针对那些以“哭”来操控家长的孩子。孩子试图用“哭”来操控我们时,我们不能再继续“强化”,越强化孩子就越爱用这招。说好的规矩,该怎么样就怎么样,不可能因为哭就让步。
那怎么做是强化?有两种情况:
“正”强化:孩子一哭就得到了想要的东西。
“负”强化:孩子一哭就不用再做不想做的事情。
要想根治孩子用哭来操纵家长的毛病,我们家长得狠下心来,孩子哭的时候,我们不安慰、不妥协、不予处理,主动忽略他的这个行为,让孩子知道,再怎么哭都是没有用的。
※ 三个“鼓励” ※
一、鼓励孩子表达真实的感受
有很多孩子真的是不会表达自己的感受的。当孩子哭的时候,我不要跟孩子说“别哭了”,而是问“你为什么哭”。
这个时候多数孩子都能表达自己的真实想法,但是也有些孩子到了这一步,他就是不知道怎么样表达自己的感受,还继续哭,那我们就主动问孩子想怎么做,如果还是说不出来,那我们就提醒他该怎么做。
我们这么做,就是在鼓励一个孩子学会表达自己的感受。
二、鼓励孩子做出尝试并及时肯定
很多孩子爱哭,是因为自信心不足,面对困难束手无策。
我们这么做就是培养一个孩子的自信心,当他能够战胜更多困难、做到很多之前做不到的事情,他的自信心就会产生迁移,再遇到困难或者从来没有做过的事情,他还是会保持信心,而不是产生畏惧心理。
我们可以鼓励孩子多走进大自然,比如种树、钓鱼。一来,孩子会对这些事情比较有兴趣,二来,孩子可以从中得到各种丰富的体验。
同样的道理,也可以让孩子多参与到家务中或者做一些手工,一旦他有了很多别人没有的经历、做到过很多别人不曾做过的事情,这种自信心的成长是非常迅速。
三、鼓励孩子参加对抗性的体育运动
所谓对抗性的体育运动,主要是指那些有身体接触的运动,比如打篮球、踢足球。
体育运动可以起到塑造一个人性格的作用,让孩子参加一些有身体接触、有对抗的运动,对他的这种性格塑造会有一个很大的帮助,会让他变的更加勇敢、坚定。
当然了,让孩子参加这些体育运动,我们必须要做好铺垫,一定是孩子自己愿意的,如果他不愿意,我们强迫他去做,那结果往往会适得其反。
如果孩子实在不愿意参加这些有身体接触的对抗性运动,我们可以让他先从练习羽毛球或者是打乒乓球开始,同样也可以对孩子性格的塑造起到一个促进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