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县,竟是栽培水稻的重要发源地!(中)

2018-10-12  本文已影响0人  广西风景

隆安的田野和山村,自然生长着许多野生稻,而且其品种具有多样性。而古老的野生稻,在当地古老的语言里,也有自己独特的叫法。

据当地水稻技术员介绍,当地壮族民众称野生稻为“蒿毕”(“蒿”是稻谷的壮音,“毕”是鸭子的壮音,意思是鸭子吃的稻谷)、“蒿浪”(“浪”是野外生长的壮音)。

野生稻特写照。

专家学者介绍说,农业部作物基因组学与遗传改良重点实验室等权威科研单位曾撰文称:广西野生稻有两个多样性中心,一是广西隆安、扶绥和邕宁交界处的左、右江和邕江河谷地区;二是广西象州、来宾、武宣和贵港的柳江、黔江、郁江及邕江交界附近。而隆安、扶绥和邕宁交界处一带,正是贝丘稻作文化和大石铲稻作文化的中心区域。

由此可见,有关专家对隆安给予密切关注自然是有其道理的,而且,他们考察研究后,还得出了更为明确的结论。

专家介绍说,野生稻的存在,是发明水稻栽培技术最主要的先决条件,只有在野生稻分布的地区,野生稻驯化为栽培稻才成为可能。因此,许多专家认为,普通野生稻广泛分布的隆安,发明栽培稻技术的可能性是存在的。

事实上,隆安不但野生稻具有多样性,而且它还在有关稻作文物出土、文化传承等方面,也具有相当独特之处。

据专家介绍,稻作农业最初使用的工具应该就是石斧、石锛,石斧后来发展成石铲。华南地区的石铲统称大石铲,是新石器时代稻作农业的重要工具。大石铲的出现,被视为稻作农业发展的标志。而石杵、石磨、石棒等则是新石器时代加工粒状食物的重要工具。

农业史学家认为,在华南珠江流域,古代粒状食物主要是稻谷,这一广阔区域出土的石杵、石磨、石棒等,是远古人类用于稻谷脱粒和脱壳的重要工具,它们是伴随着稻作农业的产生而产生的。

新石器时代古人类使用的石杵。

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陆续出土水稻种植或加工工具的文化遗址。其中包括:以左、右江河谷和邕江沿岸为中心的贝丘遗址(出土一万多年前脱稻壳的石磨盘、石磨棒),以隆安大龙潭为中心的大石铲文化遗址(出土大量的6500年前的稻作文化标志性文物大石铲)。

从调查和发掘的资料来看,集中分布于广西南部壮族地区的隆安,是出土最为密集的地方。据不完全统计,隆安有33处大石铲遗址,是华南地区出土大石铲最为密集的地方。

这就是说,隆安不仅野生稻具有多样性,而且大石铲出土量密集。专家学者对于这些奇特现象进行了深入的考察和研究。那么,专家学者在隆安进行的深入考察研究中,又发现了什么与众不同的东西呢?欲知详情,请看下篇。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