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摄影简史
![](https://img.haomeiwen.com/i19709102/f9b41e7318f73f48.jpg)
评为画意摄影后期班优秀学员,凌老师奖励了一本《世界摄影美学简史》,没收到前我还大言不惭的说:“收到后通读两遍,细读一遍,再写篇读后感。”
收到书后,拿在手上看了下,重量不菲,价格也不菲,内容更不菲。
关键是我看不进去,知识性很强,需静下心来慢慢看,最近心烦意乱,等心绪平和了再好好看。我自己买的书可以先放着,但是奖励的书我一般都会看完。算下来奖励的书都有七八本了。
书还没看,就不谈了,谈一谈我的摄影简史吧。
摄影在我们老家称为照相。我第一次照相是在八个月的时候,父母一直保存了下来,很多年前我见过,胖嘟嘟的很可爱,可惜后来找不到了。
那个年代照相还很稀罕,我小时候第二张相片是不到三岁,弟弟刚会坐,在村口小桥边上,弟弟坐在凳子上,母亲躲在后面扶着他,我站在一边,照相的单独给我们姐弟俩照了一张。
后来见过闺蜜和她弟弟的合影,与我和弟弟的合影简直如出一辙。同样她站着,她弟弟坐着,甚至穿着与神态都很相似,那是八十年代的痕迹。
记忆中第三张相片应该是在上小学三年级,村里来了个照相的,母亲去学校喊我和弟弟,姐弟俩与奶奶专门合了一张影,奶奶在中间椅子上正襟威坐,我和弟弟一人站在一边,至今那画面还在我脑海中浮现。奶奶已经离开我们近十年了,想她的时候便经常在梦中相见。
现在这三张相片好像都找不到了,那时候照相都是用胶卷,只冲洗一张出来就成绝版,丢失之后便只能留存在记忆中。
记得小时候还有一张相片,小学时和两个同学照的,早就不见了,我甚至都记不清相片的画面,只记得我们三个小姑娘是并排站着拍的,模样一点印象也没有了。
这才发现小时候的我们竟然没有照张全家福,可能大人都没这种意识,只想着给我们小孩子照。尽管这样,童年时也没留下几张相片,都不知道自己小时候的模样。父亲说女儿和我小时候长得很像,女儿模样挺俊俏的,我向父亲说不可能吧,怎么长大后就长残了呢。
再后来记忆中的照相是在初中毕业那会了,好多同学相约去花间树林拍照留念。印象最深刻的一张相片是我站在紫藤花下,右手拈花左手叉腰,扎着马尾,留着整齐的流海,不苟颜笑。穿得上衣是姑姑给的一件翠绿色无领西装式外套,挺时髦的,我穿了好多年。
上了中专后在学校和同学拍了不少相片,毕业后也拍了一些。虽然从来就不美,但感觉自己的颜值颠峰期是在毕业后一两年,那时比较胖一些,满脸胶原蛋白。
![](https://img.haomeiwen.com/i19709102/e6795553cf2caf80.jpeg)
1999年冬季的某一天,下了一夜大雪,第二天一早,衬着植物园里还没人踏上足迹,我们三个姑娘借了部相机去互相拍照,我拿着相机拍照时怎么都看不到成像,原来相机都拿反了,惹的那两个姐妹都笑我。
那次照的一组相片我回家时专门带回了海口,大雪压青松,凉亭履白雪,我身穿红色大衣,颈上系着条自己编织的白围巾,姐妹一身黑衣,两人在雪地中亭亭玉立。二十年过去,历经岁月的洗礼,如今相片上的皑皑白雪都已经泛黄了。
2000年的夏天来到海南,再照相背景便是南园风光了,万绿园,大海边,椰林旁,都留下了我们的身影。
这是去临高同事家,在临高角海边拍的,记得那时海边遍布礁石,很多人在上面敲寻生蚝。今年五月份再去的时候,已然寻不到往日的情景,仿佛我不曾来过。
![](https://img.haomeiwen.com/i19709102/40d8122addce6746.jpeg)
那时候照相还是用胶卷,记得经常选的是柯达胶卷,如今它早已退出历史的舞台,时代的变迁日新月异,不容察觉。
数码相机闪亮登场,用的第一部数码相机好像是叫拍得立,记不太清楚了,花了一千五百多元,算是价格很高了。
用那部相机给女儿拍了不少相片,摄影水平就不说了,反正就是对准人按快门就行。不过曾经参加过《南国都市报》一次摄影比赛,竟然得了三等奖,报纸上还专门刊登了一篇文章介绍,说女儿在相片中起了画了点睛的作用。
那部相机坏了之后又重新买了一部,没用多久,智能手机横空出世,数码相机也靠边站了,现在还好好的在家中闲置。
智能手机相素越来越高,人手一部手机,现在成了一个人人都可以摄影的时代。于是我极少拍自己,而是喜欢上了摄影,我报了李菁老师的手机摄影美学班,又报了凌老师与小天老师的画意摄影后期班,还购买了一些关于摄影的书籍。因为喜欢,所以热爱,因为热爱,所以坚持,因为坚持,所以收获。
摄影也是一种记录,只不过写作是用文字记录,而摄影却是用图片,记录你曾经走过的路,读过的书,赏过的景,遇过的人,通过摄影串连在一起,时过境迁,这些图片会成为你以后最深刻的回忆。
![](https://img.haomeiwen.com/i19709102/0b12857cea7431bf.jpe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