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进步一点点語錄集007不写就出局

书评干货类写作sop|给自己的写作步骤清单

2020-01-28  本文已影响0人  偲炎

写作频频难产,怎么办:

几次到deadline文章的难产,让我认识到拥有一个结构化的写作清单的重要性,写作sop对我的写作速度和输出水平非常有帮助。

今天这篇文章会从我观察到的业内优质内容提供者的写作内容出发,输出干货分享类的文章写作sop

来源:pexels

第一步:明确主题(WHAT)

用正在写的《终结拖延症》这篇文章为例,我的主题词非常清晰是拖延症,适合看这篇文章的是有拖延症困扰的人,即为”WHAT“

《好好思考》的作者成甲,在这本书中介绍了一种“不读书”的读书方法——关键词阅读法。

他说,在打开书之前,我们可以先问自己的一个问题:这本书要讨论的核心问题是什么?

同样放在我们的写作上,我们这篇文章要讨论的是什么主题?关键词是什么?也就是在写作的时候,老师经常会提醒我们的中心思想,一篇文章想讨论的东西多了,就容易失焦,如果不是文字把控力非常强的作者,写好一个主题已经非常不错。

第二步:明确与读者之间的联系(WHY)

为什么你要写这篇文章?你写给谁看?

很多像我这样的写作的新手,会习惯于在开头就直接讲自己的内容,就非常容易出现这样的问题:读者觉得和自己的关联不大。

一旦产生这样的感受,就很难打动读者。

那么如何引出我们的主题呢?有这样的三个步骤引出主题:

1.勾勒典型场景:用经常会遇到的主题引入

2.塑造典型冲突:遭受失败或者没有达到预期

3.提出核心疑问:为什么会产生这种冲突、应该怎么解决

以刘润老师发布在公众号的《如何让孩子爱上写作文?》为例,在做了自我介绍以后,他用他儿子爱打游戏不喜欢写作文的典型场景来切入话题:

文字来自刘润公众号《如何让孩子爱上写作文?》

刘润老师提供了这样的典型的不爱写作文的孩子的形象:

和其他孩子一样,爱打游戏不爱写作文

妈妈买的书不喜欢看

看到这里是不是很多家长马上被吸引住了,这说的不就是我家的孩子吗?

第三步:找到关键答案(HOW)

如何找到解决的方法,常用的有这3种逻辑:

1.推理法:层层推进,找到问题的根源

用拖延举例,为什么会出现拖延的问题,原因其实非常多,比如害怕失败的焦虑,完美主义。

在分析拖延的原因之后,再给出解决拖延症的方案:

改变消极思考方式,缓解压力情绪,采取积极的行为,从认知、行为、情绪三个方面入手。

2.归纳法:把关于问题的答案归纳成几个大类,再分类论述

拖延类型:期限型拖延、个人事物拖延、简单拖延、复杂拖延

3.步骤法:给出具体的步骤

继续用拖延举例:

遇到拖延的行为,可以这样做

(1)察觉

当自己开始拖延的时候,对自己想法有所警觉,察觉自己的拖延是什么类型。

(2)行动

可以尝试给自己一个时间,写作的话,告诉自己就写一个字,或者就写10分钟。不给自己太高的预期。

(3)调节

当你在“明天再做”和“立即行动”的冲突中,可以比较在这两种方式得到了什么,什么让我门推至,检视一下那些理由和借口能够给我们什么。

(4)接纳

如果自己有拖延的行为,也不用太过困扰。那也是我们面对压力的一种心理反映。

(5)自我实现

第四步:按照WHY-WHAT-HOW的逻辑展开

这边的写作步骤来自曹将的写作流程图,他是我一直都在关注的作者。

这边顺序的调换很有意思,明明在构思的阶段是主题现行,在实际的写作过程中,却要把why放在前面。

理由也很显而易见:如果你的文章无法吸引观众,再好的方法论也形同虚设。

黄金圈法则暗指了一套表达的基本公式:从内向外,先说什么,再说怎么做,最后再说what。

回到写作的框架,稍作调整也就是:

先说why——和读者之间的联系

再说what——本文的重心思想

最后how——如何解决问题

最后用1分钟回顾一下本文的重点:

写作前:

(1)明确主题what

(2)明确与读者之间的关联why(典型情景、典型冲突、产生疑问)

(3)找到关键答案how(推理法、归纳法、步骤法)

写作中:按照why、what、how的顺序重新组织文章逻辑

写作后:排版,添加配图、检查错别字,发布

尾巴:

提供一个我自己微信公众号排版的规范:

两端缩进8、两端对齐、行间距1.75、段间距5、字间距、字号15px

参考资料:我的写作观察清单

【读书干货类】

剽悍晨读公众号、刘润公众号、得到邵恒头条

【参考文章】

曹将 《这张写作流程图,请偷偷保存。》

得到品控手册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