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他,如【道】所是!
最近,突然有些些的感悟,对于【爱】这件事!细想,爱,其实有三种不同的层次!
第一种:爱他,如【己】所是!
这种爱,就是“自以为是”的爱,以“自以为是爱”的方式,施爱者自以为掏心掏肺,拿出了自己最喜欢、最珍贵的东西,倾其所有、毫无保留地给了对方,以为就是对对方的【爱】!这种爱,有什么弊端呢?
首先,施爱者毫无保留地给出去的,是不是对方要的?还是会成为一种负担?
其次,也正因为这种毫无保留,所以这种爱,往往施爱者的内心是存在期待的,内心的潜台词是我已经毫无保留地给你了,你也应该相应地对我,于是期待来了,要求来了,慢慢演绎成控制、束缚。生活中特别常见,比如,有一种冷叫做“妈妈觉得冷”,这还是最初浅的形式,一旦深入到兴趣、爱好、乃至关系到人生的选择,特别是伴侣的选择,发生分歧的时候,就很容易由爱滋生出“恨”或者“愧疚”。
关键是如何化解?如果作为被爱者,受爱者,可以以“爱”的理由自动合理化这种爱,比如父母对子女的爱,如果子女可以自动认知到“父母不管说什么,做什么,出发点都是为我好,都是出于爱”,就能从心理上去接纳父母的这种爱,有了这种接纳的认知和心理基础,相对来说这种爱就会变得不那么扎人。否则,如果是在亲子之间,父母对子女的爱,在孩子小的时候还好,对父母是完全的依恋和依赖,待孩子稍微长大些,就会形成对立、叛逆,甚至离家出走。反应在男女之间、夫妻之间,就可能导致分手、离婚。
第二种:爱他,如【他】所是。
就是以对方想要的、希望的方式给到对方想要的爱。这种方式相对第一种来说,有一个很好的互动的基础,施爱者会给到受爱者充分的表达的机会,并给与足够的尊重。现在想来荺丰(后称豆妈)对孩子(阿豆)的爱开始的时候其实就是属于这种,因为豆妈觉得“自己是不是一个好妈妈这件事,是由孩子说了算的”,因此豆妈常对阿豆说“你是第一次做孩子,我也是第一次做妈妈,你希望妈妈是什么样的妈妈,希望妈妈做些什么事,可以提出来”,而且豆妈会尽可能地满足阿豆提出来的需求,因为豆妈希望阿豆是个充分被满足的孩子,内心没有匮乏感;并且告诉阿豆“你可以听听自己内心的声音,知道自己真正想要的是什么,然后再去做选择,慢慢学会为自己做选择”,因为豆妈希望阿豆可以有自己的想法、学会为自己做选择,直到有一天阿豆很坚决地对豆妈说“我就要这么做,这是我自己的决定,你不是说要问问自己内心的声音么?”此时,豆妈脑子里冒出来的想法是“孩子自己的决定总是对的吗?自己的心的声音总是对的吗?”
那么,这种爱如何升级呢?生命总在探索中前行,探索自有答案出来……
第三种:爱他,如【道】所是。
那么,真正的【爱】到底是什么?应该说真正健康的、滋养的爱到底是什么?爱是一种关系、是一种互动,没错!爱,是动词没错!爱,是付出,是奉献,也没错!但是什么样的关系,什么样的互动、什么样的付出、什么样的奉献,才是可以滋养生命的,而不会成为彼此的负担?消耗彼此的能量和生命?
就在刚刚,中午的某个瞬间,脑子里冒出来了,是【道】中的爱,是闪着智慧之光的爱!什么是【道】?似乎是规律、是本质、是事物原本的样子,似乎又是说不清道不明的,老子说“道可道,非常道。”真正的爱,应该是一起通往正知、正见的带有智慧的爱吧?佛说“慈悲没有敌人,智慧没有烦恼。”真正的爱,应该是满含慈悲和智慧的吧?!
愿我们一起通往和守护【道】中的爱!
如果有一种方式,可以用容器把【爱】装起来的话,我相信我们都希望把它装起来收藏好,给到最关心、最在乎的、最爱的人,对吗?这样的容器你有吗?如果这个容器有一个名字叫做“保单“,你会介意吗?
找她,了解一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