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卑与超越》:人生的意义,只需要解决一个问题

2020-04-05  本文已影响0人  云朵米花

“我们所有的努力都是为了达到一种能使我们获得安全感的地位。”

图片来自网络

人生是什么?在池田大作的笔下是“平庸的生活使人感到一生不幸,波澜万丈的人生才能使人感到生存的意义”。在罗曼·罗兰看来:“人生不发行往返车票,一旦出发了就再也不会归来了。”郑渊洁说:“生的时候自己用哭声宣告问世,死的时候别人用哭声为你送行。悲剧是贯穿人生始终的主旋律。”然而,在阿德勒看来,人生便是,每一个人生活当中一定要带有意义。因为没有意义是很难完成超越的。

那么,为什么要完成超越?因为人人都有自卑感,并且人人都想超越这种自卑感。

“我们每个人都有不同程度的自卑感,因为我们都发现自己所处的地位是我们希望加以改进的。”

《自卑与超越》英文版书名是What Life Could Mean to You,也就是人生对你有什么意义。全书由“生活的意义”统领,认为“奉献是生活真正的意义,每个人都应该且必须发展对他人、对社会的兴趣,而不能只关注自己。中文版之所以翻译成《自卑与超越》,是因为在阿德勒看来,自卑感是个体心理学的核心概念,自卑感的存在能激励人不断追求卓越,克服自身障碍,实现价值最大化。

有没有发现,我们生而为人,没有谁是完美的,我们有缺点,有不足,有许许多多局限,正是因为这样,我们时常会拿自己正好缺少的和别人正好拥有的作比较,然后产生自卑。严重的发展成自卑情结,把自己困在自我负面思想的牢笼里。

但是,我们可以寻找超越自卑的方法,那就是把个人价值和社会的价值联系在一起。人生的意义,只在于超越自卑,改变自己,给整个人类社会做贡献。想想看,我们每天的衣食住行的背后有什么?有千万人的付出与祝福。这就是人生而为人,首先有社会属性,我们的一切离不开社会这个大环境。人生对于一个人来说就有一千种意义,而这些意义只需要解决一个问题就能实现,那就是合作。

“人类所有的问题都是合作问题。”

图片来自网络

阿德勒说,人的一生总结下来,都逃不出三个课题:工作课题、交友课题和爱的课题。也就是本书提到的生活的三个主要问题:职业、社会和爱情。他还说,”一切烦恼皆源于人际关系”。不幸之源也在于人际关系。反过来说就是,幸福之源也在于人际关系。所以,要实现人生的意义,就要在超越自我的过程中跟他人建立合作。

怎么建立合作呢?

关于职业:透过最初记忆发现兴趣点,了解个人自我定位

在生命最初的四五年间所受的训练和努力,对每个人成年后生活中的活动范围有决定性的影响。

最初记忆是非常重要的。假如你的最初记忆中,对视觉的事物有兴趣,你可能适合于必须运用眼睛的职业。如果你最初记忆是对某人说话的印象,或是风吹、铃响的声音,由此可以知道你是属于听觉型,而且可能适于从事和音乐有关的职业。如果你回忆起有关动作的印象,则比较偏好运动,也许对户外工作或旅行的职业比较感兴趣。

假如你从儿童时代便已经决定你将来要从事哪一种职业,那么你的发展便会简单得多。

人类最常见的努力之一是超越家庭中的其他兄弟,尤其是比父亲或母亲更进一步。这是一种很有价值的努力。这让我想起一位同事,他从学生年代,就明确自己的职业定位,现在他也正做着这份职业,并且内心很安稳。这正是我所羡慕的,因为,我到现在都不清楚我究竟想从事什么职业,找不到人生使命的感觉总是让我很飘摇不落地。直到我看到这句话,我的内心有了方向。

图片来自网络

“儿童时期的游戏会表现出我们的兴趣所在,因为儿童会经常训练自己从事某种生活中的行业。”比方说,有个孩子希望成为教师,他会带领着一群孩子,玩学校上课的游戏。我曾经在小学的时候就玩过这样的游戏,而今职业确实是教师。希望要成为妈妈的女孩子,会喜欢洋娃娃,并培养自己对婴孩的兴趣。有些孩子会对机械或技术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假如他们能达成其心愿,这也会成为以后生活中良好职业的基础。在无意中遇见生病或死亡等问题的儿童,会希望成为医生、护士或药剂师。这一点在对许多医生的最初记忆的调查也应证了。有时候,死亡的经验还可能以另外一种方式来加以补偿。有些孩子可能希望以艺术或文学的创作来求取永生,有些则可能献身于宗教事业。

所以,当你面对职业有困惑时,你有没有想过目前的工作,到底是否符合你最初记忆的基因呢?

当我们有了职业,就会与更多的人产生链接,我们不再只是和家人或者朋友相处。这个时候,“交际”便不可避免,然而,我们只需要秉承一个原则,学会和他人合作,与人方便便是与自己方便。“爱出者,爱返。”

关于社会:人因相同而有所联结,因相异而有所成长

德国有一个著名的社会学家发现:在罪犯中,有相当惊人的比例是来自那些父母的职业是压制犯罪的家庭,如法官、警察、狱吏等。而教师的子女也常常特别顽劣难化。阿德勒还发现:在医生的子女中神经病患者的数目,和传教士的子女中不良少年的数目,都相当惊人。

可怜天下父母心,没有哪一个负责的父母不想培养好自己的儿女。

“父母们可能也想把他们的孩子教育成良好的公民,可是他们却不知从何入手。如果他们整天板着脸孔,事事吹毛求疵,他们一定不会有成功的机会。如果他们骄纵他,让他成为舞台上的主角,他就会只因为他自己的存在,便觉得自己很重要,而不愿意作任何有创造性的努力,以博取其他人的赞扬。”

身为父母,在陪伴孩子成长的过程中,一个重要的原则是严慈相济,不能一昧地严格,也不能过度宠爱孩子。因为过度压抑孩子和宠爱孩子对孩子的人格发展都有破坏性。

儿童时期的错误和成年后的失败是一脉相通的。没有学会合作之道的儿童,以后会变成神经病、酗酒者、罪犯或自杀者。对合作的任何妨碍都会导致最严重的后果。例如,只对自己有兴趣的被宠坏的孩子,很可能把对别人缺乏兴趣的态度带到学校。他对功课有兴趣,只是因为他认为这样做能换来老师的恩宠;他也只愿意听取他觉得对自己有利的事物。当他接近成年时,缺乏社会感觉对他的不利会变得愈来愈明显。在他这种毛病开始发生时,他已经不再为责任感和独立性而训练自己,而他本身的特质也已经不足以应付任何生活的考验了。

如何在相同中联结,在相异中成长?首先,我们要说说母亲的角色。阿德勒说:母亲的作用无论怎样被强调都不过分。每个婴孩从降生之时起,就想要把自己和母亲联系在一起。这是他各种动作的目标。在最初几个月中,母亲在他的生活里扮演了最重要的角色,他几乎是完全依赖在她身上。他合作的能力就是在这种情境下最先发展出来的。母亲是婴孩第一个接触到的人类,也是除了他自身之外,最先使他感兴趣的人。她是他通往社会生活的第一座桥梁,一个完全不能和母亲(或另外某一个代替母亲地位的人类)发生联系的婴孩,必定会走上灭亡之途。

这种联系不仅非常密切,而且影响深远,母亲的技巧是否优良,影响了孩子的所有潜能。母亲怎么做才能具备这种技巧?最重要的是,母亲一定要做到真正对孩子有兴趣,而且一心一意要赢取他的情感,并保护他的利益时,她有和孩子合作的能力,以及使孩子和她合作的能力。

图片来自网络

同时,母亲必须以身作则,让孩子对全体人类和自己未来的生活产生兴趣。学会扩大这种兴趣,把孩子对她的兴趣扩散到别人的兴趣,可以扩展到孩子爸爸身上,以及后续其他安全人的身上。否则,孩子不足以适应社会生活的要求时,这些生活难题会造就孩子的自卑情结,甚至走向犯罪之路。

除此之外,父母对孩子的教育会影响孩子后期的婚姻幸福。“理想”的婚姻中,父母不能在孩子面前过度亲密,假如他看到妈妈向爸爸献殷勤,他可能会觉得十分恼火。他要独占他母亲的注意力,他不喜欢她对任何其他人有情感的表示。然而不完美的婚姻对孩子更糟,那父母该怎么办呢?父母必须使孩子和前者合作,把他真正地带入到婚姻关系中,应该避免让他只依附于父母之一。

接下来,我们来了解学校的影响。

“学校是家庭的延伸,注意儿童的困难,纠正父母的态度是学校教师的工作。”

图片来自网络

有个男孩子,他是班上最懒惰的学生。有一次,老师问他:“你的功课为什么老是这么糟?”

他回答道:“如果我是班上最懒的学生,你就会一直关心我。你从不会注意好学生的,他们在班上又不捣乱,功课又做得好,你怎会注意他们?”

只要他的目标是吸引注意和使老师烦心,他便不会改变作风。想要他放弃他的懒惰是丝毫不可能的,因为他要达到他的目的,就必须这样做。

另外,有个在家里非常听话,可是却显得相当愚笨的男孩子,他在学校总是落于人后,在家中也显得平庸无奇。他有一个大他两岁的哥哥,但是他哥哥的生活样式却和他迥然不同。他哥哥又聪明又活跃,可是生性鲁莽,不断惹麻烦。有一天,人家听到这个弟弟对他的哥哥说道:“我宁可笨一点,也不愿意像你那么粗鲁!”

假如我们能够了解他的目标是在避免麻烦,那么他的愚蠢实在是明智之举。由于他的愚蠢,别人对他的要求也比较少,如果他犯了错误,他也不会因此受到责备。从他的目标看来,他不是愚笨,他是在装傻。

学生也在以自己的方式追求优越感,避开自卑感。所以,身为教师,一定要格外注意这一点,真正地对孩子感兴趣,深刻地了解孩子,并以温和之态慈爱之心发现孩子的兴趣,并给予信心,教会他们合作之道。从而引导他们走在正确的方向上,避免这些儿童为了追求优越感走错了方向。为了社会的和谐,教师能做的太多了。

因此,我们知道在家里,父母最好要让孩子觉得自己是家庭中平等的一分子,并且要关心其他的家庭成员。而且,父母本身彼此应该是很要好的朋友,和外界也应该保持良好而亲密的友谊关系。只有这样,孩子才会觉得在他们的家庭之外也有值得信赖的人。在学校里,教师要让孩子觉得自己是班上的一部分,也是其他同学的朋友,并能够信任他们的友谊关系。在家庭中的生活和在学校中的生活只是为达成更大目标的准备——积蓄勇气解决生活问题,懂得合作以及奉献拥抱幸福。

关于爱情:不仅是双方的幸福,更是为了整个人类的幸福

爱和婚姻都需要合作,阿德勒对爱情和婚姻是这样定义的:

“爱情,以及其结果的婚姻,都是对异性伴侣最亲密的奉献,它表现在心心相印、身体的吸引,以及生儿育女的共同愿望中。我们很容易看出,爱情和婚姻都是合作的一面,这种合作不仅是为了两个人的幸福,而且也是为了人类的利益。”

图片来自网络

婚姻的意义是两个人共同结合以谋求他们相互的幸福,他们孩子的幸福,以及社会的幸福;如果它在任何一方面失败了,它就无法和生活的要求协调一致。想想《诗经》中的第一篇为何是《关雎》?

那么,在爱情或者婚姻当中如何做到合作呢?

首先,关系双方要有平等意识。伴侣们必须是平等的,人们只有在平等的时候才能找出克服共同困难的方法。婚姻是伴侣式的结合,两个人都不应该想统驭对方。两个人中如果有一个人想要凌驾于对方,强迫对方服从,他们便无法很快乐地生活在一起。

其次,要完全解决这种两个人的合作问题,配偶关心对方更甚于关心自己,这是爱情和婚姻成功的唯一基础。如果每一个配偶对于其伴侣的兴趣都高于对自己的兴趣,那么他们之间便会有真正的平等。如果他们都很诚心地奉献出自己,他们便不会觉得自己低声下气或受人压制。只有男女双方都有这种态度,平等才有出现的可能。他们两人都应该努力使对方的生活安适和富裕,这样,他们才会有安全感。他们会觉得自己有价值,他们觉得自己被需要。在此,我们可以看到婚姻的基本保证,以及这种关系中幸福的基本意义。这种感觉使你觉得你是有价值的,没有人能代替你,你的配偶需要你,你的行为正确,你是一个良好的伴侣和真正的朋友。

然后,考虑自己能够付出什么。当两个人以婚姻的亲密关系生活在一起时,在合作方面和对人关心方面的任何失败都会导致不幸的后果。我们经验到这种密切的关系,许多人会非常不习惯于考虑另一个人的利益、目标、欲望、野心和希望。由于还没有准备好要解决共同生活的问题,我们免不了会犯很多错误,受很多伤,但是我们应该面对这些事实,并学习如何在将来避免错误。

最后, 当我们理解“婚姻其实是一项工作,它有它自己的规则和律法,我们不能只选用其中一部分,规避其他部分,而又不损及地球上的永恒定律——合作”的时候,我们就会用忠诚、真实、可靠的态度对待伴侣,遇事沟通,合作共赢。

写在最后的话

“我们都希望克服困难。我们都努力着,想要在未来实现一个目标,实现了它,我们将会觉得自己强壮、优越、完美。”

在阿德勒看来对一个“人”的所有要求,以及能够给他的最高荣誉,就是他在工作中是一位好员工,在朋友中是一位好伙伴,在爱情和婚姻中是一位好伴侣,如果能做到这三点,那就能实现人生的意义。简单来说,他是人类的一个好朋友。

个体心理学对教育和治疗的未来提供了一种特殊的指引。我们不能只治疗一种病征或一种单独的表现;我们必须在整个生活的样式中,在心灵解释其经验的方式中,在它赋予生活的意义中,在它为答复由身体和环境接受到的印象而做的动作中,找出其错误所在。这是心理学真正该做的工作,也是我们每个想要获得幸福人生的人该做的工作。

在身体的每一项活动中,我们都能看到精神的意义。只有懂得奉献的人才会有所成就。我们每个人都有合作的潜能,这个能力是我们与生俱来的,发挥由后天的训练决定。每个人都是一个小宇宙,我们经历了什么不重要,重要的是我们对自己经历的事情的创造性解读。文学当中有一种叙事自我,你可以对你的经历进行创造性解读,只要能够激发你面对生活的勇气,只要你的行为能够造福人类社会能造福于你,都是正确获得优越感的方式。

如果“我”改变,“世界”就会改变世界。世界不是靠他人改变而只能靠“我”来改变。

正如《心之力》说过:“宇宙即我心,我心即宇宙。细微至发梢,宏大之天地。世界、宇宙乃至万物皆为思维心力所驱使。

同时在合作中,我们要具备一个心态。那就是:必须得有人开始,即使其他人不合作那也跟你没关系。应该由你来开始,不必去考虑他人是否合作。

“在面对生活问题时,并没有哪一个人是注定要被击败的。”

希望我们都能学会合作,实现人生意义,拥抱幸福人生。

免责声明:图片来源于网络,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联系我删除。

我是云朵米花,关注我,我们一起思考生活,感悟生命,分享心得。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