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时代如何学习才能超越人工智能?
从古代到现在,中国传统文化把读书学习当成一种手段,一种是当官发财的敲门砖比如古代的科举现在的遴选和选调生,一种是谋生的手段,比如学习一门技能或者技术,一种是改变阶层的手段,一种是政治的手段,比如古代的苏秦和现在火热的考公务员和事业单位大潮。
![](https://img.haomeiwen.com/i2743909/6ab4c17729c0f3a8.png)
让我印象最深的是:当时高中语文老师最喜欢讲的故事就是苏秦的故事,苏秦读书不成功之前,他的妻子不理他,嫂嫂不给他做饭。可是当他刻苦勤奋的发奋读书后,他用自己的纵横六合之术赢得了帝王的宠爱,当上了很大的官,衣锦还乡的时候,父母和兄嫂出门很远来迎接她,热情得不得了。当时我觉得他们家的人好势力啊,学习不好连人都当不了?只有读书读好了,才能赢得荣华富贵?
当然,还有人把读书学习当成一种修身养性的手段,但是少之又少。比如中国古代的陶渊明,比如现在隐居在终南山的王东岳老师。
小时候我读到周恩来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时,我也曾深深的敬佩伟人的信念和想法真的好崇高。
从小,我的父母就告诉我,好好读书,以后当工人,不要再当农民,因为当时国企的工人工资高,国家分房子分吃的分穿的工人的孩子还能顶替父母去接班。
所以,小时候我认为学习的目的是可以获得更好的物质和生活条件。
到了我大学快毕业的时候,父母和亲戚甚至老师都说好好参加培训班学习,好好准备考试,去考公务员和事业单位,去考农村信用社,因为考上公务员意味着有了金饭碗,一辈子都稳定了,父母也觉得很有面子。因为我考公务员的时候,和第一名差了1.5分没有考上,父母很失望,村里的同班考上了事业单位,而我因为1.5分没有考上公务员,我觉得很自责,每次春节回家,父母和亲戚说道某某家的子女是公务员那种羡慕的口气,让我觉得无地自容,觉得自己很失败。
以上的学习,我认为都是颈部以上的学习,包括苏秦在内,那些知识一旦实现他们的手段后,就被他们抛弃在脑后,忙着去琢磨官场之道,人情世故,忙着思考如何勾心斗角中让自己的利益最大化,保住自己的财富、地位和名声。
学习的目的究竟是为了什么?地位?名声?改变阶层?财富?
![](https://img.haomeiwen.com/i2743909/619de6a9dd24f7fe.png)
船长在今天的课上说:学习的目标指向自己,学习的目的是为了改变自己,而是来进行有助于生活的方方面面的改变,来重塑自我。
什么是有意义的学习?(1)具有弥漫性,渗透到人的生存的方方面面。(2)超出实施性知识的积累。(3)带来真正的变化:行为、行为选择、态度、人格。(4)能推动内在世界底层的改变。
有意的学习带来的成果——新的自己:(1)自信、自我定向且目标实现。(2)喜欢自己,接纳他人。(3)认知灵动,僵化程度小。(4)开放而流动,建设性地改变自己适应不良。
我们需要不断的更新自己,以改善我们对环境的适应不良。
互联网时代,任何知识的获取变得快速便捷。我们再也不用像古人一样凿壁借光,翻看竹简和抄录孤本,打开手机百度和google,我们可以搜索和获取海量的知识。
![](https://img.haomeiwen.com/i2743909/34d35510f15265b3.png)
互联网时代如何学习才能超越人工智能?
当人工智能和人进行对弈,并获得胜利的时候,机器人的记忆和运算能力已经远远超过了人类,甚至机器人能在瞬间存储和记忆人一生都记不住的知识,对于重复性的简单工作,机器人比人更加的准确和快速,机器人拥有人类永远赶不上的记忆能力和精准无误的简单重复操作能力。
如果我们永远沉迷于新知的获取过程中,那么我们终其一生的学习都无法赶上一个机器人对知识信息的存储和调取。面对互联网时代海量的知识和信息,我们需要更新我们学习的图式和方法,进行深度的学习和系统的学习,进行有意义的学习,在进行低层次的学习之后,对知识进行实践运用,重组、拆解、升级、二次创造,充分发挥人的创造和善于随机应变的能力。
机器人尚且能不断升级系统,更新和迭代自己,那么我们作为一个人,仍然把自己的思想停留在古代甚至上个世纪,那么也许统治我们的就会变成机器人了。
船长今天讲的有意义的学习,让我觉得学习是有感情的,不是机械的,不是冷冰冰的,不是和我毫不相干了,而是学习的东西经过体验后,成为我们生命的一部分,让我们变得更好,让我们对自己进行更新迭代和进化。
我渴望参与这样的学习,渴望通过有意义的学习让自己更得更好,更适应社会发展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