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

梦寻江南

2019-01-08  本文已影响0人  予岁安

      夜深,人寂。如往常一样,此时的我已舒舒服服地窝进被子、带上耳机,让轻柔的音乐洗去我一日的疲惫与烦忧。“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鱼戏莲叶间。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女声宛转、悠扬,引人心醉。恍惚间,我仿佛看到了采莲的少女们向我招手,邀我同游。思绪渐渐飘向远方,寻往那令我魂牵梦索的水乡――江南。

      梦里的我独自一人走在青石板路上,听着鞋跟与青石板相撞发出的哒哒声响,吸着雨后江南清新的空气,心情分外愉悦。在这悠长、悠长、又寂寥的雨巷,我和戴望舒先生一样,“希望逢着一个丁香一样地结着愁怨的姑娘”。只不过于我而言,仅仅是想感受那种朦胧的意境、那份相遇的美好,圆一下我心中那挥之不去的雨巷情结。不知是不是身处梦境的缘故,天遂人愿,在我即将走尽这古巷之际,一对母女映入眼帘。穿着一身藕粉长裙的小姑娘开心地踩着水花,跳着、跑着,身后穿青白长裙的妈妈笑着,说道:“你慢些,别摔着了。”我看着女子,她也正好看向我,我们相视一笑,继续前行。当我走出古巷,站在巷口回望时,还能看到女子婀娜的背影和女孩跃动的身姿,此情此景,只觉现世安稳、岁月静好。

      走走停停,我不时伫足欣赏这古色古香的秀丽江南。“小桥流水桃源家,粉墙黛瓦马头墙”,站在桥上的我看着两旁宛如水墨画一般的徽派建筑不由心生感叹,“能不忆江南”。青砖、白墙、黛瓦,这才是我心中最诗意、最心爱的家的模样,未居于此,实人生之憾。桥下流水潺潺,不时有鱼游过。远处河边聚集着一群勤劳的女人们,她们挽起袖子,或赤着脚,或穿着雨鞋,有的拿着棒槌,用力敲打着衣服;有的洗着做饭用的青菜、鸡鸭鱼肉什么的。其中有老有少,都在用力地洗着衣物,也不时传出她们的欢声笑语,相处和谐,其乐融融。这样的场景和气氛让我印象深刻,着实让我着迷。河边随意停放着几只船,也有人驾着小船去串门和游玩,小船随水轻轻摇曳,河水不时泛起涟漪,晕出层层波纹,如诗如画,令人陶醉。桥上看风景,桥旁住人家。江南人傍水而居,与水、与桥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正是这样,才有了“小桥流水人家”的格局,才有了美丽的江南水乡的一貌。

      梦境由心而生,在我朝思暮想的努力下,我来到了思慕已久的苏州园林。不巧的是,天突然下起了雨,而且有变大的趋势,于是我就近选择了一处亭子避雨。立于亭下,我观赏起四周的景色,映入眼帘的是亭前的一隅荷塘,塘内大多是枯荷,横七竖八的立在水中,交错纵横,相互掩映,加上这雨,更添萧索之感。我不由地感叹其生命的凋零,岁月易逝,时光难追。但细细品味现实,枯荷虽残,却蕴诗情,“秋阴不散霜飞晚,留得枯荷听雨声”,此景正应此诗。枯荷虽多了些许斑驳,多了些许经历痕迹,但也多了份风骨,多了份禅意。细细观察,那些残荷虽七零八落,却未有一株埋入水底,无不昂首挺胸,不向浊世低头,不与世俗合污,仍旧保持其高洁品格。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淡泊自在,为之本性。听雨打残荷,赏古亭蕴意,此乃一大乐事。雨渐渐停了,我走出亭子,四处游赏,放眼望去,满眼的花草、树木、假山,精致古朴,诗情画意。踩着用鹅卵石铺成的小路,观察着千姿百态的湖石,欣赏着精巧华丽的亭榭,赞叹着繁茂艳丽的花木,沉醉在这人间胜境中,但愿长醉不愿醒。

      清晨,人喧。梦至醒时,我睁开眼睛,看着窗外的风景,久久不能回神。脑中像放电影似的,将梦中的景象一幕幕快速播放,越来越快,以至于到后面我已不太记得梦中的一些情景,只记得这是一个属于江南的梦,一个美好到不愿醒来的梦。“江南好,风景旧曾谙”“能不忆江南”。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