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记】奔跑于红墙之下

2019-11-27  本文已影响0人  安笛子

昨晚做了个莫名其妙的梦,梦见自己睡过了头,错过了今天预约的故宫参观,非常尴尬。

这个梦差一点变成现实,是因为我被北京的地下通道绕晕,转了好几圈才终于走到安检口。

还好最后来得及。

【游记】奔跑于红墙之下

一过了安检口我就开始狂奔,边狂奔边笑,自己也不知道是为了什么。

检票口外广场上的鸽子

刚开始进入故宫的时候,说实话没什么感觉,也不是很激动。

拜无数电视剧和影视城所赐,我对清宫建筑可以说很“熟悉”了,看了那么多年“高仿”,今天乍然见了正主,反而有点反应不过来。

真的太真,反而有种不真实感。

乾清宫内景 太和殿

跟着语音导览稀里糊涂地走过中轴线,开始往东六宫方向走,这时候才突然觉得不太对劲。

故宫之中,属于“前朝”的部分都雄伟开阔,道路极宽,走在中间,人离宫墙很远,抬头看见的是无边的天。

“后宫”的部分就有些不一样了,宫道偏窄,这时才发现红墙的高度,是足以拦住任何人的,天空也跟着变窄了,无论如何仰望,都会被其他的宫宇楼阁阻挡视线。

于是我又开始奔跑。

未开放的钟粹宫 从东六宫的长街上拍天空

我穿过御花园,穿过一道道连接长街的小门,跑过长廊,踏进一个个宫门,再离开。

这时候我的思绪才活泛起来,我想到那些数百年前的女子,宫妃或奴婢,她们或传奇或平淡,或卑微或高贵,她们今天都已不在这里,但她们都曾在这里活过。

她们的一生都被束缚在这里了,在这个精致,高雅,华贵,却始终无法一眼望到天际的地方。

她们也会在意流过屋檐的阳光吗?也会坐在游廊边闲聊吗?

她们经过长街的时候是手执团扇,还是拈着御苑的花?

紫禁城那么大,她们走过哪些地方?有些宫室殿堂,她们是不是一辈子也没有去过,却会在长日无事的枯燥中想象?

我经过康熙出生的地方,经过董鄂妃生活过的地方,经过瑾妃观鱼的地方。

耳机里的解说词难得深情地念道:“如今只余一株梨花,能让我们想象当日生活在这里的美人们的音容笑貌。”

我伸手去摸那些石砖,那些琉璃瓦,触手冰凉。

这时候才觉得故宫“真”起来了,一想到曾有无数人在这里度过他们的一生,就觉得这里带着无论如何不可复刻的,历史的“活气”。

延禧宫内的水晶宫遗址 宫墙边的柿子树

一路冲到了珍宝馆,在等候志愿讲解员的时候,我忍不住去看那传说中雨天会吐水的石雕龙首,千百个同款中的一个。

它已经面目模糊了,可正因如此,它代表的那一段历史才更显著。

我伸手抚摸着它,从它的角度,以及馆门前镇守的狮子的角度去看天。

天空又宽阔起来了。

它们会不会有灵呢?它们会知道自己看到的是多美的风景吗?如果知道,它们会不会为自己被束缚的命运而叹息,还是会为自己担任的职责骄傲?

还有高处飞檐上的吞脊兽和屋脊兽,是否也会有类似的心态?

无论山河如何变,它们都永远守着这里。

石雕龙首 珍宝馆门前的铜狮 吞脊兽和屋脊兽…们

然后一定要提一下石鼓。

志愿讲解员解说非常清楚有趣,同行还有一个做了功课,历史知识课代表级别的小姐姐,大家一路说说笑笑,就把珍宝馆挑着重点看完了。

众人散去,我又狂奔回石鼓馆。

我知道再走下去就是神武门,就是我与这紫禁城的告别。

在那之前,我必须再好好看一看石鼓。

也许是为神秘的先秦历史,也许是为它们和它们的守护者经历的劫难,我再次推开石鼓馆大门的时候,有一种对它们说“我回来了”的冲动。

我太喜欢有年代感和沧桑感的东西了。

在它们面前,有一种奇异的安静。

它们没有金银玉器的华丽,也没有陶瓷珐琅的精致。

可它们很珍贵,也很沉静。

就像一群老人,已经都到了整日睡意昏沉的年纪,只怕大喊大叫也惊不醒,过去的风霜全都藏在心里。

那些铭文描述的年代,是修路植树都是一件大事的年代,是狩猎收获颇丰要普天同庆的年代。

我又忍不住想象。

那时候人们对自然的依赖还很重很重,那时候有丰富的礼乐文化,后来也有征伐杀戮,尔虞我诈。

人可能总是对遥远的东西有莫名的憧憬。

即使想象有可能完全是错的,还是忍不住去做这不需要负责任,又很美好的事情。

石鼓馆内景

最后的最后,日落了。

那曾经照过康乾盛世的夕阳,今天也照耀着紫禁城。

那曾经旁观过八国联军入京的晚霞,今天也注视着游人如织。

恍恍惚惚地,我还是觉得很不真实。

故宫太有名了,而我一下子离它太近。

唯一拥有真实感的,是我今日所有的奔跑,和所有的笑。

故宫日落 景山公园拍故宫全景
残阳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