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随想读书让生活美好读书

《道德经》摘抄与思考80章

2018-05-08  本文已影响16人  Recycler

八十章

小国寡民。使有什伯之器而不用;使民重死而不远徙。虽有舟舆,无所乘之;虽有甲兵,无所陈之。使民复结绳而用之。

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

【大意】

老子在此章中具体描述了他理想中的国家的情形:小国寡民,安居乐业,风俗淳朴等等。

【译文】

国家要小小的,人民要少少的。即使有各种各样的器具,也不使用;使人民珍惜生命、看重死亡,不朝远处迁移。虽然有船只车辆,也没有使用的必要;虽然有武器装备,也没有必要去拿出来备用。使人民再回到结绳记事的时代。

(人民)吃得香甜,穿得舒服,住得安适,自我满足于朴素宁静的生活和习俗。邻国之间可以互相看得见,鸡呜狗叫的声音彼此都听得清楚,但人民直到老死也不相互往来。

【我思】

我是赞成“大国小民”这一说法。一个大国,人口众多,人心所向各不相同。想缓解矛盾,想没有怨念。最好的办法就是别与人有正面冲突,最好的办法就是化整为零,也就大国小民的思想。

从精神追求的角度,我们适合大国小民。但是遇到实际情况,就有些难了。也别把那个国家分裂,我们就把地球画成一个个的小国。画多少呢?有多少种性格的人,有多少不同追求的人,就画多少。主旨就是人以群分,让志同道合的人能聚在一起,没有纷争,齐心做一件事。

地球画分完了,再如何分呢?这是难题。因为地理位置不一样,因为资源不一样。纽约的一块地和撒哈拉的一块地就是不一样。中东油田和喜马拉雅山脉所蕴含的资源也不一样。一个人既向往自由,又住纽约。这样的地方可以找。一个人即向往武力至上,又住纽约,这样的地方不好找。因为前一条件好找地方,后一条件就不好找地方了。后一条件与前一波人的需求相矛盾。一个地方不可能住两波人。本来小国寡民就是不要有重合,人的需求条件多了,难免有重合。

人们想住富贵的地区,这容易理解,毕竟也有想住世外桃源的。更多的人看的远,在意的是水资源,是肥沃的土地,是丰富的矿产。当又想过充沛的物质生活,又想实现精神家园。这样的地方真的不多,也往往成为重点抢夺之地。

能否放下欲望,接受现有的生存基础呢?有些可以,有些不会,追求物质生活就是有些人的梦想。

大国小民只存在理想状态下,或是局部的实现大国小民。在没有世界资源共享的条件之前,大国小民只会让别人心生嫉妒,被世俗攻陷。我们的将来也许就是大国小民这种状态,但是需要地球上的每一个有足够的智慧来支撑。

老子指出大国小民的内部结构,他只是指出一种,那种向往长命的小国。当然还有希望刺激生活的小国。除掉这一点,老子的其他构想感觉很合适。有器具而不用,有车而不用。有武器而不用。是在说明物质的生活还是有的,但是个人要克制,要崇尚自然。这些器物只能用在不时之需。这是我的理解。最后一句结绳记事有点过分了,让时代后退的太多。细细想来,结绳记事只是希望回归自然状态,放下急躁,不疾不徐的做一件自在的事。

老子提倡小国寡民的真正含义,并不是建立一个人以群分的国家,而是想知足于眼前的国家疆域,不存有掠夺土地之心,就没有战争,就没有死亡,人民因此颐养天年。

第二句,人民志趣相投,自然稳定发展。邻国看得见,然后呢?没下文了,邻国是学习呢?还是嫉妒呢?不是所有的国家都能忍心分开国家搞小国寡民政策。

鸡鸣狗叫,生活淳朴自然,人们为什么不能来往呢?因为是不发生战争可以和平共处。喜欢现在的国家,直到老死在此地,不羡慕其他国家,不去其他国家。老子的小国寡民思想只停留在克制欲望,不去掠夺土地,并没想过再细化,让人人都能各得所需。

【拾人牙慧-老子今注今译】

中国古代农业社会,是由无数自治自尚的村落所形成。各个村落间,由于交通的不便,经济上乃求自足自给,所以这乌托邦亦为当时封建经济生活分散性的反应。

【拾人牙慧-张其成全解道德经】

当今社会文明进步,日新月异,物质生活水平在不断提高,可是人生的烦恼却在增多,幸福指数反而降低,怎样消除现实中的纷扰、争斗、焦虑、痛苦?我想,体悟老子的思想,回归心灵的桃花源,或许是一种明智的选择。

【拾人牙慧-闻老子之声】

老子强调的是分散和解构中的自律,而非集中、统一和扩张。从历史来看,道家哲学一般在统一局面被瓦解,国家四分五裂时登场。从秦始皇道汉武帝的时期,从后汉分裂时期道魏晋时期,及南北朝时期,只要是国家分裂为小而多的国家,以老子为首的道家哲学就会占据社会的方方面面。这也并非出于偶然,而是由于国家体制和哲学体系的相似性造成的必然结果。

我们所熟悉的近代指向的是建立大型国家,这一时期要求更大、更统一、更整齐划一的统治。因此标准化、统一性、单一性、一贯性等被赋予了积极意义。但进入现代,多样性、差异性、共存、相对性等变得越来越重要。

当然,这与对近代的反省和克服这一主题密切相关。抛弃对自己所不熟悉的事物的敌对感,抛弃只认为自己的理论体系是真理的傲慢,就可以从老子哪里学到很多道理。

老子并不主张广泛传授人为的文化体系或确立以特定内容形成的传统,因为老子认为这些反而会破坏人的自然性、自律性甚至真正的和平。因此,他主张不要走向那远在天际的理想,而是要忠于近在咫尺的自然性。

老子在这里主张并非回归道小规模的原始共同体中,而是认为国家保持小规模,可以使得人和人之间没有匿名性,人与人可以直接接触,这样人类天生具有的自然内在性能够得到更好的保障。比较城市和乡村的不同生活景象,这一点就很容易理解。

结绳文化是我们现有的文字中最原始的记事形态。秦始皇实现统一之后最早实行的就是文字的统一,这直接连接到思想的统一。文字的统一并非单纯停留在一种文字上的统一,而是隐含着统一规定文字概念的含义。结绳是最初级阶段的约定,包含了地区的差异和结绳人的情绪,而非概念的统一。在当时走向统一国家的大潮中,老子发现了很多矛盾,并以结绳为媒介批判这种倾向。因为建设统一国家必然要求思想的统一。这一句包含了不要以一种单一的思想去支配全部的警告。

我们至今习惯于以一种文明观(尤其是西方的文明观)来判断优劣。因此历史进程的格局是善恶、真伪、支配被支配的对立而非共存。如果我们不承认差异性于多样性,只是以一个单一的价值看待世界,那么强者的支配于供给就不会被认为是恶,反而被认为是善。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