扩展篇杂货店

iOS 启动流程以及优化

2020-04-29  本文已影响0人  Rockerliang

pre-main阶段

对于pre-main阶段,Apple提供了一种测量方法,在 Xcode 中 Edit scheme -> Run -> Auguments 将环境变量DYLD_PRINT_STATISTICS 设为1 ,运行项目,控制台会有如下输出:


image.png

分析一下各个步骤都干了啥:
(1)Load dylibs
在每个动态库的加载过程中, dyld需要:

分析所依赖的动态库
找到动态库的mach-o文件
打开文件
验证文件
在系统核心注册文件签名
对动态库的每一个segment调用mmap()
通常的,一个App需要加载100到400个dylibs, 但是其中的系统库被优化,可以很快的加载。
针对这一步骤的优化有:

App开始启动后, 系统首先加载可执行文件(自身App的所有.o文件的集合),然后加载动态链接库dyld,dyld是一个专门用来加载动态链接库的库。
动态链接库包括:iOS 中用到的所有系统 framework,加载OC runtime方法的libobjc,系统级别的libSystem,例如libdispatch(GCD)和libsystem_blocks (Block)。 系统使用动态链接有几点好处:
代码共用:很多程序都动态链接了这些 lib,但它们在内存和磁盘中中只有一份。
易于维护:由于被依赖的 lib 是程序执行时才链接的,所以这些 lib 很容易做更新,比如libSystem.dylib 是 libSystem.B.dylib 的替身,哪天想升级直接换成libSystem.C.dylib 然后再替换替身就行了。
减少可执行文件体积:相比静态链接,动态链接在编译时不需要打进去,所以可执行文件的体积要小很多。

(2)rebase/bind
在dylib的加载过程中,系统为了安全考虑,引入了ASLR(Address Space Layout Randomization)技术和代码签名。由于ASLR的存在,镜像(Image,包括可执行文件、dylib和bundle)会在随机的地址上加载,和之前指针指向的地址(preferred_address)会有一个偏差(slide),dyld需要修正这个偏差,来指向正确的地址。
Rebase在前,Bind在后,Rebase做的是将镜像读入内存,修正镜像内部的指针,性能消耗主要在IO。Bind做的是查询符号表,设置指向镜像外部的指针,性能消耗主要在CPU计算。
所以,指针数量越少越好。在这一步,我们可以做的优化有:

(3)Objc setup
大部分ObjC初始化工作已经在Rebase/Bind阶段做完了,这一步dyld会注册所有声明过的ObjC类,将分类插入到类的方法列表里,再检查每个selector的唯一性。
在这一步倒没什么优化可做的,Rebase/Bind阶段优化好了,这一步的耗时也会减少。

(4) Initializers
到了这一阶段,dyld开始运行程序的初始化函数,调用每个Objc类和分类的+load方法,调用C/C++ 中的构造器函数(用attribute((constructor))修饰的函数),和创建非基本类型的C++静态全局变量。Initializers阶段执行完后,dyld开始调用main()函数。
在这一步,我们可以做的优化有:

main()调用之后的加载时间

这一阶段的优化主要是减少didFinishLaunchingWithOptions方法里的工作,在didFinishLaunchingWithOptions方法里,我们会创建应用的window,指定其rootViewController,调用window的makeKeyAndVisible方法让其可见。由于业务需要,我们会初始化各个二方/三方库,设置系统UI风格,检查是否需要显示引导页、是否需要登录、是否有新版本等,由于历史原因,这里的代码容易变得比较庞大,启动耗时难以控制。
所以,满足业务需要的前提下,didFinishLaunchingWithOptions在主线程里做的事情越少越好。在这一步,我们可以做的优化有: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