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模式给我亲子关系的反思
我曾经是一名高中老师,过去擅长讲道理:作为学生,要以学业为主;学习要主动自动的学习,要有良好的的学习习惯,课前预习,课后复习,作业去巩固加强……我通过说教去进行我的教育理念的灌输。
换一个角度,如果你是孩子,如果你的妈妈和老师用说教的方式和你沟通,长久下去,你感觉怎么样?
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就此进入困境,当孩子出现不良行为的时候,你只会无意识的惯性的启动旧有的教养方式,当孩子不接受的时候,你不知道有更多的选择和工具帮助到你和孩子。
NLP的语言模式,打开了语言表达更大的空间,打开了和孩子沟通的更多的面向。
上归类模式,是催眠语言模式,它表达是模糊的,作用是可以改善关系、达成共识,建立良好的成长性的关系。
举例:周末一家人出去吃饭,妻子说去吃西餐,丈夫不喜欢,要吃面条。妻子不开心,觉得吃面条在家就可以啦,干嘛要出去。先生觉得我不喜欢吃,不去。如果用传统的语言模式去沟通,自然达不成共识,两人各有坚持,都觉得自己的安排最合适。
可以,如果妻子懂得上归类语言模式,沟通就顺畅啦,妻子说:老公,我理解你喜欢吃面条,面条是你喜欢的食物,同时你很会过日子,我听你的我们去吃面条。当妻子把理解和尊重到爱人的需求,两者的沟通就顺畅,可能丈夫说下次去吃西餐的要求,或者有其他可能的发生。把吃面条上升到会过日子的高度,理解丈夫,没有对丈夫的抱怨,自然获得丈夫的理解支持。
在和孩子的日常的生活沟通中,在关系联结中,可以大量的应用这样的语言模式沟通。如果孩子想吃吃肯德基,而妈妈不想吃垃圾食品。你直接拒绝,孩子会有情绪对抗,而你用上归类的语言模式看看会怎么样呢?
下归类模式,是精准语言模式,是明确的,它会变得清晰。
例如:有人说我都感受不到爱?
是谁?在哪地方?发生了什么?什么时候让你感觉不到爱。
如果在关系中,你大量用这种模式,对方觉得你咄咄逼人,他会有压力、想逃离这段关系,由此破坏关系。这种模式必须配合上归类语言,在你们之间有良好的关系,这种模式才能起作用,它对于落实行动,达成目标,清晰问题,有非常好的效果。
横归类模式,平行类比的模式,是一种隐喻模式,讲故事,把复杂的事情讲清楚。比如:要表达抽象、宏大、深度的事情,你可以通过讲故事等的方式,通过故事中对方自动得到启发,对方自己领悟答案,带着对方自己的思考,反而印象更加深刻。
这三种模式的训练,让我在亲子关系的沟通上,可以顺畅自如,上归类可以有效处理好关系、横归类轻松有趣的故事让对方接受到你要传达的信息,下归类可以清晰,确定行动步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