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寺庙(一)
文/罗文烈
在我们身边,碰到的寺庙,以佛教、道教的为多。
佛教的庙宇叫“寺”。广济寺、华严寺、少林寺、静安寺……还有杭州“灵隐寺”、峨眉山“报国寺” 等等。我所在的大亚湾,有座寺庙叫“清泉寺”。一听名字,就知道是佛教庙宇。
道教的庙宇,叫“观”(读音:灌),或者叫“宫”。例如:白云观、太和宫……成都的青城山,是道教名山,就有一座“上清宫”……惠州的罗浮山,也是道教名山,庙宇就叫:冲虚观、黄龙观、酥醪观等。
佛教是从古印度一带传入;而教道,则是土生土长的“国产”。玉皇大帝、王母娘娘,以及“八仙过海”里的张果老、铁拐李、何仙姑、吕洞宾……就是道教里众多的神仙。
但民间的一些宗教活动,对佛教、道教,常常不加区别。即使在《西游记》里,也把道教中的玉皇大帝、王母娘娘……与佛教中的观音菩萨,烩成一锅。这反映了民间的实际情况。管它是佛教、道教,反正一进庙门,磕头就是了。
而且,民间的拜菩萨,都是为了索求,讲实用主义。在庙庙里花点银子,买几柱香来烧,或者在功德箱,投点硬币,其目的,还是求平安、求发财、求升官,求生个儿子……都是索求。宗教在这里,只是多了个神秘色彩。
除了寺庙或道观,民间另还有五花八门的“创造”。拿庙宇来说,民间就有:
城隍庙、龙王庙、关帝庙、山神庙、药王庙、土地庙、夫子庙、妈祖庙、姜女庙等等;供奉的对象,也很“专业化”。例如:财神爷(求财)、灶王爷(衣食无忧)、送子娘娘(求子),还有门神、土地神、河神、火神爷……真是名目繁多,令人应接不暇。
其实,宗教信仰都是用来规范、约束自己的行为的。例如,佛家法师们讲的“因缘果报”、“因果报应”,意思是播下什么种子,就结什么果。人们都想得到福报、善报,那么,就要约束自己的行为,多做善事,不做恶事。
这和民间五花八门、实用主义的索求,是两码事。呵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