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读书大学生活

用大学四年160本书的心得和你聊聊读书

2017-06-08  本文已影响195人  白胖余

读书多了。容颜自然改变,许多时候,自己可能以为许多看过的书籍都成了过眼云烟,不复记忆,其实他们仍然潜在的。

在气质里,在谈吐上,在胸襟的无涯,当然也可能显露在生活和文字里。

今天上午到图书馆归还图书,顺便查了下这四年的借书记录。

四年一共借了60本书,感觉太少了,加上自己在网上买的书和用阅读软件看过的书加起来160本多一些。

坦白说这点是不够的,160本书的知识储备在工作上是远远不够的。

本来是准备四年读200本书的。但是事与愿违。

马上就要毕业了,四年时光匆匆而过,这四年本应在象牙塔里求知求学,

可是由于自己太浮躁,做些无关紧要的事情而虚度了时光。没完成任务。

前车之鉴,后车之师,大家引以为戒。


作为过来人和大家聊聊读书吧,仅仅是个人见解。

一.适用于高三毕业和在读大学生。(毕业生看后面)

大学里结交两个朋友。

一个是图书馆,一个是运动场。

到运动场锻炼身体,强健体魄。

到图书馆博览群书。

不断的“充电”、“蓄电”、“放电”

我谈的读书不仅限于教科书,上大学后所指的读书就是广义的读书,

读各种书。尤其是你觉得无用的书。因为所谓无用只是暂时无用并不是这辈子都没有用。

正如乔布斯当年念书的时候选修了一门毫不相关的艺术课程,结果对他之后对苹果产品设计的影响非常之大。

正如我是理科生,从上面的书单上你可以看到,

我读了罗素的西方哲学史,20世纪西方美学史,中国教育制度史,本草纲目。凯恩斯经济学

仓央嘉措传,林语堂传 丁玲传,沈从文传,王国维传,萧红传。民国大学校长传记,四大家族历史等

商业上看了马云,雷军,李彦宏,任正非,王石,唐骏,姚劲波,张勇,陈天桥等人的传记。

同时也看一些青春励志毒鸡汤,玄学,历史小说,网络架空小说,像当年明月的《明朝那些事儿》。月关的《锦衣夜行》等。

总之一句话:博览群书,涉及的领域能有多宽就多宽。

读书的意义是使人虚心,较通达,不固陋,不偏执。

书犹药也,善读可以医患

喜欢读书,就等于把生活中寂寞的辰光,换成巨大享受时刻

读书就是将别人的思想变成一块石头,然后自己建造起自己的思想殿堂。

读书有两个作用:一是让我自以为非;

二是让我有一间自己的房子,有内心生活。

眼睛到不了的地方,文字可以。

读书是为了将来能和你的爱人,不止讨论柴米油盐酱醋茶,还可以谈论琴棋书画诗酒花。

读书,不是为了拿文凭或发财,二是成为一个,有温度懂感趣会思考的人。

二.在工作的人怎样读书

工作后最大的问题就是时间问题,很少能拿出一整块的时间来读书

自己很想学习,下决心买了本经济学的书,隔几天打开一次,每次半小时,前面看的记不住了得重看,后面的没看几页又没时间了,

结果下来,前几十页都快翻坏了,书还是没看完。

所以这种碎片化时间看成体系的书是不可取的。

成体系的书一定是用完整的时间一次看完。才有效!

工作后这有效的方法应该是带着问题去找书来读,比如你想了解新媒体运营,不是去网上买一本《新媒体运营》回来,然后抱着这本教科书在那里读。

这种感觉如同嚼蜡。看完基本不会有任何感觉。中间估计还容易睡着。

这种方式就是传统的由书到事的读书方法。在工作上效率很低。

应该是你对新媒体运营的具体问题感兴趣,比如如何增加粉丝量,然后你带着这个问题去查阅资料,书籍,此时的书籍只是一个材料,通过这个材料再去找下一个材料。

反复比对,最后达到把你的问题搞懂。

同时顺着书籍去延伸你的问题,比如知道了如何增加粉丝量,你还想知道如何增加粉丝黏度,那就顺着这根线继续查阅各种书籍。搭建自己的知识体系。

这样效率才高,才能节省时间。

大块时间读成体系的书,其他的带着问题去找书来读。


最后是每天都需要阅读,建议睡前阅读十分钟,让灵魂跟上身体

以上仅一家之言,欢迎来信交流(微信最好)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