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为今用学家训
古为今用学家训
柳哲
今天的人们,已经很少有人学家训了。家训到底为何物,恐怕已少有人关注。作为一名长期研究谱牒与家训的学者,郑重建议读者,不妨多看看家谱,学学家训,从先人身上,汲取精神营养,让我们的生活,更加有质量、有生机、有意义。
暂且不去谈周公家训、诸葛亮《诫子书》、颜氏家训、唐太宗《帝范》、柳玭叙训、司马光《家范》、朱子家训等帝王名人家训,现将我在成千上万家谱中,无意中发现的北宋名宦、大清官包拯手书家训,抄录在这里,与大家分享。一是字少,只有37字;二是,包拯手书家训,字如其人,颇为罕见;三是,言简意赅,振聋发聩。
《包拯家训》:“后世子孙仕宦,有犯赃滥者,不得放归本家;亡殁之后,不得葬于大茔之中。不从吾志,非吾子孙。”包拯告诫后世子孙,当官不得贪赃枉法,否则开除族籍,不准再回包家;死后,不得入葬包氏祖坟;不遵家训,不从吾志,就不承认他为包氏子孙。“削谱”“革族”,这在封建时代,是十分严厉的家法惩治手段。包拯嘱咐家人,把《家训》刻石,竖立在堂屋东壁,警诫后人。如今,我们重温包拯家训,目睹包拯手迹,其凛然正气,清廉之风,仿佛仍在身边,无不鼓舞世人。包拯手书家训,可谓传家至宝,字字珠玑,教化子孙!
何谓家训?家训,别称家诫、家范、庭训,是指族中长辈对子孙的垂诫与训示。家训是随着家庭的产生而出现的一种教育形式,随着家庭的发展而不断地丰富、完善,与社会制度也有着密切联系。每个家族,一般都有族规、家训,内容也因家族而异。家训内容一般都会涉及:国法家法,严格遵守;同族和睦,闾里友好;敬贤尊长,抚孤助困;合乎礼教,以正名分;尊祖敬宗,规范祭祀;修身齐家,约束言行。家训,治家之仪轨,修身之准则,必须人人遵守,堪为“一家之法”。
“家国”文化告诉我们如何“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家风传承,不妨从看家谱、学家训入手,各级政府、各级领导都要积极推动民间修家谱、学家训、传家风的家族活动。弘扬家族文化,继承先祖美德,以家训、家规、家诫约束自身,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炎黄一脉,万姓归宗,协和万邦,天下一家。家风正,民风淳,国风清。家家修家谱,人人学家训,个个传家风,让“家国”文化深入人心,让传统文化走向世界,让中华民族繁荣昌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