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阳明不过是意识流
1
不知道现在还有多少人了解王阳明的学说,习大大还特意强调了知行合一的理念。我们都知道这是不存在的,尤其是在商场上,官场上最难。
商场上商家与顾客之间最讲究双赢,捆绑销售,促销什么的就是告诉你,你多买,我多卖。商家用销量弥补利润,你用数量来降低价格。
那为什么,商家不直接的告诉你我们双赢,而是要用各种委婉的方式呢?这种间接的方式算不算知行合一呢?
皇帝面对百姓最喜欢说的一句话就是,让利于民。百姓会感恩戴德,但是他们要细想的话应该能想出,这本来是我的东西,我有什么可高兴的。
恰恰是皇帝你应该感谢我们,是我们每人用一点点力气把你这艘大船托起来的。但是人民不这么想,皇帝也不这么认为。因为古代政府是带着黑帮性质的服务机构。
商家不能这么威武霸气的直接说让利于民,这样显然不会有人买账。这会让人怀疑是卖假冒伪劣产品的骗子,所以才会用这种间接的方式来践行他心中的知。
但这种方式该不该算知行合一,比如我在路上看到了一个喜欢的女生,但是我不敢去拿微信,我就叫了我的朋友去跟那个女生拿微信。
按照正常的理解是我知道,我行动才算知行合一。而现在的逻辑变成了,我知道但我没有行动,我叫了别人帮我行动。
但我们都知道是因为我不敢叫女生拿微信,才叫朋友拿的。这时候,我脑中的知就变得复杂了,因果链条变得更长了。
开始是,我喜欢那个女生要拿微信。然后变成了,我喜欢那个女生我,但我不敢拿,我叫我朋友拿。
所以,我们常常看到现实生活中很多理都说不清楚,就是因为中间缠绕了太多的东西。我们的想法是会不断的变化的,最后落到了一个简单的动作上。
但问题是,变化太多,如果说是知行合一的话,我们就得不断的去用行动演绎我们变化的思想。
2
知行合一是很难的,尤其是对纠结的人。一个人想抽烟,但抽烟的时候又想戒烟。戒烟的时候又想抽烟,这种时候表现的知行合一肯定会带有鬼畜的效果。
但军队里训练的就是知行合一,对一个兵来说,我告诉你,你知道了,你立马就要做出反应。叫令行禁止,而不会是,你知道了,还要去思考长官说的对不对。
如果真的要知行合一的话,我认为你就很难变得复杂。复杂的人知道这个道理,但是他不会生搬这个道理来用,而是经过一系列思考衡量后才决定用不用。
我们可以看出王阳明当初生活的环境在思想上也是简单的一元化,完全没有现代社会这种复杂和百花齐放。
但有人就是要拿来用,觉得圣贤的思想博大精深,要用这种思想来约束自己的不端行为。
我要告诉自己戒烟,所以行动上我就要表现的不抽烟。心中一直告诫自己要知行合一,要不违背了圣人之道。
但有一天晚上,我忍不住的点了一根烟,深深的吸了一口。我们虽然知道抽烟不好,但就是忍不住。我们同时也能知道这种忍不住是意志薄弱的表现。
问题是,我们这个世界上有太多能让我们忍不住的东西了。是不是该回到最简单的环境里才能真正践行知行合一,例如军队。但这样也是治标不治本。
也就是说,知行合一是在跟自己的意志力较劲。但王阳明会告诉你,之所以这么困难是因为你没有真正理解事情的真相。
你只知道抽烟对你有害,但你没有亲眼看过怎么个有害法。这时候王阳明的做法就是,拿一张吸烟后的肺的照片给你看,让你产生恐惧感。
早些年,经常有公交站牌放那些吸烟后的肺的照片,为的就是无形中传达这种信息给大众帮助大家戒烟做到知行合一。
但现在仍然还是有很多人抽烟,主要是,人们理性的衡量过后觉得抽烟带来的快感更多,而肺出现问题也不知道是多少年后的事情。
就好像我们现在知道每天睡觉前玩手机不好,但有多少人能抵挡的了舒服的躺在床上玩手机的诱惑。
一个一整天嚷嚷着要减肥的人,不还是天天出现在家附近的夜市小吃摊前。知行合一太难了,但是有自律的效果。
我们知道很多道理过不好这一生,归根结底就是没有知行合一。但是,相比于不知道的人你至少已经成功了一半,你依然可以借助知行合一不断的告诫自己要行动了。
但同时我们也要知道,别人说什么不重要,重要的是他怎么做,做了什么。
总结
我们随着成长是越来越复杂的,小孩饿了会说吃饭,但我们大人喜欢一个人却不会直接上去说我爱你。
知行合一是要回归简单纯粹,但这显然不可能。人的意识是不断的连续的过程,最后经过反复权衡后才会落到行动上。
但是人不会用行动去表现自己思想中的权衡决策,因此我们对待别人的时候,不应该看他说了什么,更应该看他做了什么。
而更厉害的人是,能从别人的行为中推断出别人的想法,不过我估计那时候你已经成为福尔摩斯了。
对别人观察行为,对自己要知行合一。这才是成人该有的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