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新零售的十个理由【1】
第一个理由
——我们正在触碰到地球环境的底线
很多时候,我们看数据都是无感的。因为这些数据相对自己都是无限大。
因此,我们用无限大来对比无限大,我们才更容易看到问题的严重性。
如上图,每向上跳一格,记账单位增大10倍,最上边一格是全球的淡水单位。
随后依次是全球货运量、中国货运量.......
全球淡水资源总量48万亿吨,中国占6%,大约2.8万亿吨。
2017年,全球货运总量远超千亿吨。
2017年,中国货运总量4.79百亿吨。
2017年,全球化石能源产量超过百亿吨煤当量,向大气释放的二氧化碳以数百亿吨计算。
2017年,中国煤炭(38)、钢铁(11)、水泥(23)产量之和大于七十亿吨。
.............
1950年,中国钢材产量仅为61万吨。
我们一直觉得:人类活动根本不会对环境造成根本性的影响,因为70年前,50年前、30年前,20年前,我们都看不到万亿单位的影子。
但现在人类已经折腾到了千亿吨之上,我们前面就是万亿吨台阶,一个不能迈上去的台阶。
雾霾、南极冰川融化等环境问题只是地球环境对人类的轻微警告。
——从微观感知普通人能力变化
如上谷歌卫星拍摄的卫星图
北京附近,河北三河段甲岭,几个村少数村民,就能悄悄搬走了几座山峰。
这在100年前,即使是动用国家力量,也是不敢想象的事情。
——科学技术和工业化赋予人类超级生产能力
但生产能力的主体不再服务真实需求,而是服务资本获利(债务)要求
2017年,中国货运总量479亿吨,人均货运量34.21吨,每个家庭平均货运量超过100吨。
100吨/年,有多少是你家庭真实需要的?
2017年,中国钢材产量11亿吨,每个家庭2吨多。
2吨多钢材/年,有多少是你家庭真实需求?
...............
这种情况并非中国所独有,以美国为例,
只有3亿人口的美国,每年消耗石油量竟然远超中国,人均消耗每年石油量接近3吨。
请注意,以上都是每年的数据,实际对环境的影响是累加值。
身在其中,我们往往对微量的变化习以为常。
但你某天真的跳出去看,会发现:真实的我们像疯子一样,以制造订单为目的,而不是以让自己幸福为目的。
——谁在推动我们触碰地球环境的底线
答案是:指数增长的债务(年增速5%),要求订单以指数增长,生产者才能免于破产。
过去,这套机制的促进作用:促进生产力的发展,使人类在二战后快速完成工业化和城市化。
现在,这套机制的破坏作用:逼迫生产力触碰地球环境的底线,给人类带来灭顶之灾。
这个机制破坏的隐蔽性在于:
I、它是过去成功者成功的原因和保障,过去成功者主导着现在的决策权和话语权。
比如中国人的成功经验是以政府和国企为主导的大力投资,促使中国城市化速度冠绝全球,成为全球经济史上的奇迹。
这个成功经验会带来的问题:生产主体服务基建,产能和产量失控。到处都是工地,给环境带来不可逆的破坏。
因为过去相当长时间内,这是对的。所以人们会习惯性认为它是对的。并且认为这是需要发扬光大的成功经验。
并且认为这是应该推广到所有发展中国家的经验——全球到处变成工地。
II、过去成功者的认知:市场是无限大的,他们胆大,敢上产能,曾经每次都赌对。
实际成功者最近10年,每次都赌对的根源是成功者绑架了金融系统、绑架了社会,绑架了......
III、人固有认知逻辑是线性的。比如,站在100万吨上,人会认为要增长100倍,才能达到1亿吨。按照现在每年增长10%,增长100倍,需要1000年。所以,玩命干就对了。但客观增长是指数的,非线性的。从100万吨起步,每年增长10%,100年后,这个数值会增长13780倍,已经突破100亿吨。这是一个巨大的认知偏差,是造成全球经济极度扭曲的根源。
IV、每个市场参与者是站在自己的视角去看世界,而不是站在市场整体视角看世界。
建设消费者主导新零售,形成买方市场,抽走低水平重复建设和浪费,拯救我们自己的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