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晚清著名日记-《翁心存日记》

2018-06-28  本文已影响0人  学习博物馆馆长

一、作者其人

二、日记介绍

三、日记展示

四、个人心得


一、作者其人

翁心存(1791-1862),翁同蘇之父,字二铭,号遂庵,江苏常熟人,道光二年进士,由翰林院庶吉士历官编修,右中允,翰林院侍讲,左右庶子,国子监祭酒,奉天府府丞兼学政,大理寺少卿,内阁学士,工部、户部侍郎,工部尚书兼署左都御史、刑部尚书兼管顺天府尹,兵部尚书,吏部尚书,以户部尚书协办大学士,体仁阁大学士;历充上书房行走,日讲起居注官,经筵讲官,教习庶吉士,实录馆、国史馆、武英殿总裁,上书房总师傅,广东、江西学政,福建、四川、浙江、顺天乡试考官等,咸丰九年(1859)因病奏请开缺,咸丰十一年(1861)起复,以大学士衔管理工部事务,充弘德殿行走(同治帝师),谥“文端”。

二、日记介绍

日记稿本现存27册,现珍藏于国家图书馆善本室。曰记记事始于道光五年五月十六曰(1825年7月1曰)翁氏出任福建乡试主考官时,止于同治元年十一月一日(1862年12月21日),为翁氏辞世前7 天,时间跨度37年,道光、咸丰两朝的重要事件,如鸦片战争、太平天国起义、英法联军入侵、捻军起义等,在日记中均有记载。更为重要的是,翁心存颇具史才,日记于气候冷暖、家庭琐屑、吏治民情、礼仪制度、燕会过从记载颇详,能够弥补众多史料所不足。

《翁心存日记》的主要价值是较有系统的记录了鸦片战争、太平天国战事,其中传闻、实况、战局、官员升降、记录者的心境,皆可见变化的脉络。日记的其他价值,张元济在选录摘抄翁氏日记所制定的九条“摘录凡例”中,亦有提纲挈领式的把握,如“京外官升调降黜”、“朝觐仪注”、“恭理丧仪、勘修工程、收发饷银、验收粮米、大挑举人、拣发人员”、“考试”、“判阅文牍”、八旗营制之颓敝、“京朝风尚”、诗词创作、书画图籍之辨别考订等。

三、日记展示

《翁心存日记》整理者张剑在该书“前言”中论及日记中所包含的晚清政治、经济、军事、吏治、人情、民俗等丰富内容之后,又强调翁氏日记中关于天象的详细记载,尤重日食、月食、星变及气候冷暖的变化。另外,草木荣枯、雨雪与庄稼的关系、旱涝对收成的影响,皆细细记录,翁氏此举在古人日记中并不多见。

翁心存对天气的记载,确实非同寻常,这主要表现在两方面:其一,就目前所存翁氏日记来看,天气记录连续,不论是自己生病,还是皇帝驾崩,每日日记必先写天气;其二,如前文所述,对天气是过程性记载,不似通常日记以三五字了结,随举二例:

天未明前大风小雨,天明后时雨时止,巳刻稍露日光,午后渐晴,风仍未已。夜,仍风,月明如昼。(第1659页)。

日出时风少息,须臾复作,黄土蒙蒙,白日暱彩,骤寒,复冰,风愈大,天地作金黄色。(第1709页)

由此可见,翁心存积累了一份较为详细的气象资料,对研究19世纪北京天气变化而言,应是十分难得的材料。研究19世纪北京沙尘天气的论文,当以张学珍等撰写的《〈翁同龢日记〉记录的19世纪后半叶北京的沙尘天气》一文最有影响,现录该文结论如下:

依据清代《翁同龢日记》中天气状况的描述,……分析发现公元1860-1898年,北京年均沙尘天气记录为10.4天,即使不考虑与现代观测记录的差别,亦肯定高于1990年代7.7天/年的平均频次。

四、个人心得

翁氏日记对个人最大的启发是,光是写天气的变化就可以如此的认真、专注、持续、动态,而常人不怎么写日记,即使写也不怎么写天气,即使写天气也只是寥寥数字而已。而像翁氏这样的实属罕见,也因此是当代研究北京沙尘天气治理的重要参考价值,恩泽后代的我们。如此看来,一个人哪怕是做好一件小小的有意义的事情,持续做就会带来很大的价值,利于他人。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