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笔读书心理

你是否一直在等待?

2017-02-01  本文已影响102人  一角蓝天
图片来自互联网

2016年末,读到尼尔·菲奥里的《战胜拖拉》,从书中找到了许多自己的影子,也再次确认了我的信条,你并不孤单,许多人和你一样。

我的亲身体会是,许多时候处理重要事情不是立马执行,而是一等再等。似乎在等待机会的到来,等待心中认为的合适的事宜,等待所有条件成熟之后的顺水推舟。不仅是处理事情,执行计划也是如此,无论当初是如何的雄心壮志,执行的时候困难重重,最后落的悄然无声。

无论是哪种,等待的初衷是相似的:轻松的捷径,顺畅的路程、美满的结局;最好是没有厮杀,没有龃龉,没有难熬的忍耐,没有批评与质疑。

我们为何拖拉?概括起来,个人认为有以下几种:对当下的不认同、对机会的奢望、对完美的恐惧,还有太把自己当回事。

1、对当下的不认同

因为不认同当下的自己,所以有了改变的想法,因为对当下条件的不认同,所以有了下次再开始的念头;因为对自己善意的同情,并以此为借口,拒绝迈出关键的一小步,构成了等待的完美理由。总是认为当前的条件不具备,比如糟糕的天气,比如不舒畅的心理条件,比如人财物的缺乏,因而就会在心里暗示自己:等到下次吧,下次条件具备的时候在开始吧。

之前看过这样的故事。学校社团组织英语角活动,同学们相互交流,气氛很热烈,其中一个人站在墙角,悄悄的看着场内的活动,老师走过去问他为什么不参加活动,答曰口语太差,等到口语好些的时候再参加。

我再想,如果我在那种场合是不是也是站在墙角的那位呢?害怕出丑也是对自己的不认同。

2、对机会的奢望

幻想是人类的天性,未来是不确定的,有很多可能性,所以等待是合适的理由。待到合适的时候再开始吧,待到条件成熟的时候再启动吧,待明天吧,寒号鸟的心态在潜意识中时常涌现,如此的普遍又如此的隐蔽不为人发觉。这种认识,或多或少,都暗示自己下次开始吧,待到下次时,又是下下次,直到再也不敢提这种想法。

3、对完美的恐惧

当因为对自己要求十全十美的时候,也最容易因错误而责备自己,失败也最容易发生。若你是完美主义者,对些许的缺陷都会深深的自责,越是自责越是害怕见到不成熟的作品,在面临困难的时候往往会选择了放弃。

4、太把自己当回事

每个人看待自己都是戴着玫瑰色眼镜的,在个人世界中,我们很难客观的评价自己,很难承认自己在社会中的位置,不论是自恋还是自以为是都是因为我们站的不够高,看的不够远。当把自己太当回事的时候,就会出现“过度思量”的问题。我这么做别人会怎么看我?老板会认同么?万一做不好怎么办?过度思量会阻碍思维的畅通,影响计划的进展。罗莎蒙德·斯通·赞德(Rosamand stone zander)和本杰明·赞德(Benjamin zander)在《可能性的艺术》中提到:

“我们自出生以来就被一堆形形色色条条框框所禁锢着,总担心自己是否会缺少关爱,缺少食物等,似乎这就是我们所处的世界。这种行为我们称为过度思量,在感情匮乏,竞争激烈,攀比日甚的环境下,人不得不考虑过多的事情,太把自己当回事。”

找到了拖拉的原因,也就能找到解决的对策,《战胜拖拉》这本书里给出了几条不错的建议,比如,转换与自己的对话方式、可以尝试走出一小步、询问“什么时候可以开始?”、去除十全十美的消极想法。这几条是不错的建议,但是关键是在执行,按着这样的方式去执行,这本身也会让许多人产生拖拉执行的想法。改变自己本来就是很难的事情,不过,可以尝试迈出第一步,至少可以先读读这本书。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