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日絮语
本文系作者原创首发,文责自负! 本文参与简村夜话·吾乡征文活动。
春天来了,阳光明媚,大河边上透着春泥特有的芬芳气息,漫步河滩,观流淌的河水,依依之垂柳,令人浮想联翩。五九六九,沿河看柳。勾画出一幅春色渐浓的图画,季节是伟大的画家,它用春风为笔,蘸上春水的墨,画出了无限的春光。
喜欢春柳,它不仅能让我们感觉到春天,更能让我们触摸到春天。风情万种,风姿绰约的柳树,有着春天窈窕多姿的风骨,轻轻地折一把柳条握在手里,仿佛攥着一束春光。看着这些正在发芽的柳丝,想必很快柳叶就像被串在一条条黄绿色的线上,“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一切都是那么清新自如,富有情韵。美的是点与线的交织和组合,很是耐人寻味。长长短短,随风飘扬,偶尔纠缠,随即散开。
春柳使春天的景致更加血肉丰满,生机勃勃。在万紫千红的春日里,如线的不仅仅是那些从唐朝就走来的柳丝,还有那些润物细无声的春雨,一条条的丝线,连接着天地最朴素的情感。轻轻地站在美妙的春光里,无论是细雨还是柳丝,它们都以全新的诗句,装点美丽的春色。
小时候,父亲常跟我说,一年之计在于春。在春天里要规划好一年的农事,然后抓紧时间逐一落实,这样日子才会越过越好,农民种地都是按一年的节气来耕种的。看到我听得一脸茫然,半懂不懂地听着。他就给我讲到了哪个节气应该种些什么,早了或晚了都会影响收成等农家知识。当时我不明白他为什么不给我讲人生大道理,而是教我这些琐碎的农事。直到长大后我才知道,父亲是一个老实巴交面朝黄土背朝天靠黄土地里刨吃食过光景的农民,他没有什么高超技能值得炫耀的,也没有那么多大道理可讲,只有把他认为最可靠最踏实的生活和生存经验传授给我,让我从小就懂得只要有一双勤劳的手就能把日子过好的道理。父亲的一生中,始终把土地视为家之根本。就在他去世前的几天里,还一直惦记着哪一块土地该种些什么。
那时候印象最深的就是春耕的准备。先是用三镢掏起羊圈的羊粪,捣碎后或筐担挑着或架子车拉着或用毛口袋装了赶着毛驴驮着送粪。待大地完全消融后,再用镢头把泥土翻松。父亲说:晒过太阳的泥土就吸收了阳气,更有利于庄稼生长。没有亲身种过田的人,是难以真正体会到“春雨贵如油”对农民的重要性。当我们把所有的旱地都翻过耙过,最怕的就是老天不下雨。有些旱地只能靠人力去挑水栽种,比如栽红薯苗。
栽红薯的旱地一般都是在地势比较高的山坡上,挑水是一件非常累的事儿。挑水要在村里小溪边,先是挖一个蓄水的坑,再用马勺把水舀进水桶里,然后挑上山坡。就这样肩挑着重担,脚步沉重地山上山下来来回回跑,脸被阳光晒得通红,衣服上的汗水,湿了一遍又一遍,满是云朵般的硝迹。扁担把肩膀压得生疼,使我深深地体会到为人生存的艰辛与不易。
春耕秋收,年复一年。今日立春,刚好是“春打五九尽”,希望今年风调雨顺,有个好收成。又是一年春耕时,农民们即将又开始了春分乱纷纷的忙碌了。春去春会来,花谢花又开,可我深爱的父亲却一去永不回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