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笔散文杂文随笔精选录散文

譬如朝露(2)

2023-08-22  本文已影响0人  艾冰台

【文·艾冰台】



看到手机上显示的是叔叔家电话号码,解思宁心里有种不祥的预感。这几年来,叔叔家来电话传递的话没啥好事。以前曾祖母去世,爷爷得病过世都是这个电话号码打过来告诉噩耗。

自己家里没有安装电话,八十年代才有电话机时安装电话需要排队不说,费用也很高,竟然要几千元。对于解思宁父亲来说,这笔巨资没必要出,安装了电话也没有几个人打电话过来,每个月还要付电话费,没多大用途。所以,一旦有什么事情,总是跑到隔壁从叔叔家电话打,或者直接让婶子打电话通知。

这个时候打电话,不知道有啥事?这个电话又会传递什么消息?家里爷爷已经过世,奶奶身子还算硬朗,吃完饭总去村里老年活动室打麻将,虽然每次打麻将她总是输,村里人还给她起了一个诨号,“老输记”,她也不在乎。

父母年纪不大,六十都还没到呢,也没多大事吧。平时也没啥爱好,就是晚上喜欢小酌几杯,这也是多年的习惯,打从谢思宁记事起每个晚上父亲总唉喝点小酒,不多,就二两。也不管什么下酒菜,无论好坏,酒也不会因此多喝少喝,也不管酒好酒坏,喝了二两就足够,晚上睡的踏实,其他老父亲也没有其他爱好。

“思宁啊,奈爷去过中山医院检查了,情况不好啊。”

电话那头不是婶子的声音,竟然是大姑父!怎么会是他呢?

在解思宁读高中时家里承包了村里的一片低洼地,这也是那个时候的历史产物。原本这里就是一个小湖泊,在平整土地的时候把湖泊填了,种上水稻。每一年也就一季,种水稻合适,其他植物不行。

承包这样的低洼地当然不是为了种水稻,解思宁父亲脑子好使,他早就有打算。在他脑海里有着他的小算盘,种粮太辛苦,还不如搞养殖业。养鸡养鸭每天都要喂食,哪天出门忘了喂,那两种家畜肯定得飞出来闹事。也只有养鱼,有一汪湖泊就可以,哪怕你几天不喂,鱼儿也不会造反。你看到过鱼儿饿得飞起来闹事的吗?没有吧,所以养鱼最省力。

可这低洼地怎么变成鱼塘湖泊啊?请人开挖似乎可以一劳永逸,可这得花钱,家里哪里有这样的闲钱请人挖鱼塘?只能自力更生。

解思宁父亲脑子就是好用,他先围绕着田埂四周挖上口字型的深沟,每条深沟宽约两米。挖起来的泥土一侧堆在岸上,另一侧堆在中间,如同像西夏王陵般在田地中央。岸上的淤泥也不浪费,作为肥料挑到自己的责任田。当年为了搞好这个养殖,老父亲也把这个低洼地一侧的田地自己都承包下来了。沿着河岸种上一排排桑树,当初谢思宁也看不懂魔都这里种桑树有啥用?

等挖好的深沟,就开始灌水。瞬间这个低洼地成了湖泊,中间那些“西夏王陵”成了湖中的小岛。南方的不愧是鱼米之乡,这翻起来的小岛四周谢思宁父亲又给种上了茭白。每个小岛如同是一个个小绿洲,镶嵌在湖泊中,远远看去颇有点诗情画意。也不知道这老头从哪里搞来一条小舢板,撑着小船在自家鱼塘上转悠。去小岛上割割草,顺手就把草扔进鱼塘里,给湖中养殖的草鱼喂食。农村那时家家户户都会种油菜,榨完菜籽油以后那个菜籽饼他去收过来,和上一些粗粮,就是喂鱼的好饲料。

养鱼才一年,到年底开始捕鱼,不抓不知道一抓吓一跳。

2023.8.23

沪上  北风斋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