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天的孤勇者

文/小米咖啡
湖上西风急暮蝉,夜来清露湿红莲。少留归骑促歌筵。
为别莫辞金盏酒,入朝须近玉炉烟。不知重会是何年。
这是晏殊的《浣溪沙·湖上西风急暮蝉》。
夜幕降临,西风四起,掠过湖面,蝉鸣声愈发急促。夏天就要离去,秋天近在眼前,蝉也许为此些些焦虑吧。雾气泛起,露珠晶莹,打湿了红莲。饯别宴就要开始了吧?我要赶紧去了。
千言万语尽在杯中酒,情深意重不诉离殇。分别在眼前,莫要推辞,就把它一饮而尽吧。此时只有祝福,重回朝廷后,愿你大展鸿图,实现经世报国之理想。此刻,唯余可惜,我们不知何时再重逢。
晏殊在词里写了西风、暮蝉、清露、红莲。只是景再美,也因友人的离别而黯然。
词中晏殊提到了蝉。起初,我是不喜欢蝉的。小时候,到了夏天,晚上乘凉时,总是能听到蝉鸣。那时并不觉得悦耳,总觉得宁静的夜晚被它们嘶扯得支离破碎。之后,看到它们庐山真面目时,左瞧瞧,右看看,也未发觉它的可爱。对它们固有的印象封存至今。
今日,读着晏殊的词,查阅了一些关于蝉的资料。忽而意识到,很多时候,我们对一个东西无感,也许只是我们对它不了解而已。对人也一样,先入为主的印象,遏止了进一步了解的欲望。
古时之人,都爱咏蝉。最有名的是“咏蝉三绝”。其一为虞世南的《蝉》,诗中云:“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赞美蝉居高声远,并不是借的秋风,而是自身的实力。其二为骆宾王的《咏蝉》:“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是他蒙难狱中,以蝉自比,以示自己的坚韧清正;其三为李商隐的《蝉》,诗中所云“本以高难饱,徒劳恨费声”。听起来像牢骚之言,但实是诗人孤芳自赏。
蝉得到了世人的尊重,是因为它高尚的品格。这一生它的命运过于坎坷,却从不屈服。蝉从幼虫到羽化,在地下蛰伏,少则三五年,多则十几年,破土而出后,生命也只有短短二十多天。力尽毕生,鸣声不绝,只不想负了此生漫长的等待。不觉想起一首歌《孤勇者》:爱你孤身走暗巷/爱你不跪的模样/爱你对峙过绝望/不肯哭一场。而蝉不仅不会哭,它还要热情歌唱。它耗尽它的生命来唱响只有两个字的歌词:“知了”。
蝉和“禅”音同。有禅诗云:“要悟禅机先悟蝉,知了二字莫轻言。禅本无形依万物,蝉虽草虫历千险。”蝉的别名是“知了”。知是智慧,看清世间万象。了是觉悟、彻悟。人,如果彻底理解了蝉这一生,也许对于生命的领悟就能从“知”到“了”。
千磨万击还坚韧,只为初心故。这样的蝉,如何叫人不爱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