轻松学习是无效的
凡是樊登读书会员,只要真心听樊登老师讲几本书,就感到太神奇了。
正如很多书友问樊老师:你读那么多书,还能够记住,并且还能够讲出来,这到底是怎么做到的?
樊登老师说:我也莫名其妙,因为感觉也没使什么劲儿啊。一本书读一遍后放到一边,等到录制的时候再拿一个小时来用一张白纸把脑图画出来,就这样简单。
乍一听,这不太真实吧?前一段去廊坊樊登书店,也和会长探问樊登录制情况。会长说:樊登老师在这里录制了三本书,都是一次录制成功,就像和书友交谈一样轻松自然。特别是录制《活好》这本书时,因为讲着讲着樊老师就激动的流泪了,竟然哭了三次。服务人员说:补补装吧。樊老师说,不用。还是连贯完成。
听到这些,我们敬佩。但往往会说:这是天性,人的差距就在天性。
如果读了这本书就会颠覆我们认知,即“Make it stick”,中文翻译是认知天性,英文叫:如何学习能够记住。
在以往的认知中,刻苦学习,就是埋头扎在书中,记笔记,画下划线,不断重复阅读,但是这样的学习方法其实一点效果都没有,还会给你认知误区,就是以为自己记住了。
说到这里,我真的有些脸红。
因为,我一向以自己能够快速记笔记,喜欢买各种各样的精美笔记本,在书上画不同的记号等为自豪。但事实是怎样呢?真正记住的却很少。
最可笑的是,还将自己这种自以为正确的方法强化给学生和下一代。并且,时常拿出自己的笔记本亮给大家看,也经常给亲朋好友的孩子们送笔记本。
读了《认知天性》才知道,如果你在书上记特别多的笔记画特别多的线条,你的大脑就不去记,画完就已经忘记。我们的天性以为,努力的记笔记,画记号就是深度学习。当然也会起一定的作用,但总归是轻松学习。
轻松学习是无效的学习是一件挑战性的事情,而我们的大脑则是能不动脑就不动脑。所以,轻松学习是无效的。
谈到学习,人们有一些共识:
首先,要想学以致用,就必须记忆。只有这样,已经学会的内容才不会在将来被需要的时候消失。
当过老师的会发现,有些学生平时听讲做笔记看似很努力,考试的时候往往不太理想。面对这样的状况,都会说,是因为心理素质差,考试紧张造成的。
其实,看似努力都是“不尽职学习者”。认为学习花的时间长就行了,比如花功夫背诵主要段落,重复一些物理概念,大事年表等。甚至老师们也在寻求使学生轻松、快乐、便捷的学习方式。
事实证明,感觉到学习更吃力时,记忆才更为长久、牢固。这也就是我们平常会看到的不爱记笔记,看着也不太认真的学生,考试却成就出人意料的奇迹发生。
轻松学习是无效的元认知带来的学习假象。
如果说,重复阅读基本没有效果,但我们为什么会继续使用这种学习法呢?那是因为大脑里的元认知占了上风。所谓元认知,就是我们自己对知识掌握情况的判断。在重复中误以为自己已经掌握所学,这就是元认知欠佳的最好例子。
元认知是如此地容易出现偏差,以至于最勤勉的学生也会陷入到两个误区中去:一是不知道自己学习中的薄弱之处,不知道要在哪里花更多精力才能提高知识水平;二是爱使用那些让自己产生错觉的学习方法。
记得每到初三,大考小考连续不断。考试完,老师谈论最多的也是那些看起来学习认真的学生:他们的听讲认真,作业都能按时交,字迹清晰……可是,考试咋就不能更优秀呢?
所以,我们的经验总结也是,不能只盯住前几名,应该抓住中上等所有学生,每年中考都会有几匹黑马出现。那时,还觉得是一种侥幸,现在才知道这些“黑马”是具有一种有效的学习方法,特别是注重记忆效果。
学习的本质,是知识链与记忆结
如果把我们的大脑比喻成一条细链,把知识比作一颗又一颗的串珠,那么学习就是往细链上串珠的过程。重复阅读就像反复把珠子串上细链,却任由它们从链条的另一端掉落。那么怎样才能让串珠留在上面呢?没错,打一个结。
学习过程中,要为自己的知识链打上记忆结,可以按三个步骤:
1.编码:很多技能的学习都远比学校里的读书考试复杂,而且学不好还会出人命,也就是说,学不会就要死。比如学跳伞。
美国海军陆战队有一个名叫米娅的中尉,她曾在23岁时被派驻到琉球群岛负责后勤工作。按照要求,她必须要通过跳伞训练,而这个过程也被记录在了本书当中。
跳伞培训过程中的第一个原则是:不允许学生带笔记本。你只需要倾听,观察,在心里演练以及执行。那么,米娅站在沙坑里看教官解释并演示伞降着地技巧,大脑就会把感知到的东西转化为一种心理表征,这个过程就是编码,也叫记忆痕迹,但还是短期记忆。
2.巩固:学习的第二步是在大脑编码的基础上实施的。如果还以米娅学习跳伞为例,站着看是绝对不行的。按照编码,巩固系列规则和动作要领很是必要。那么,学习其它知识也是如此,正是因为学不好“不会要命”,可能导致心理上的松懈,比如一些公式、概念、原理等。
对于学习来说,要命的事不常有,但轻松和舒适是荒芜时光的。
3.检索:说到知识检测,我们的条件反射就是考试了。
考试是最有效的学习策略之一,可是,我们一直在为学习苦较劲。对于学生和教育工作者来说,恐怕再没有更令人不快的了。特别是放到人性化的角度对考试围攻和控诉。试想,如果不考试,知识获得如何检验?正如如果没有比赛,体育竞技如何评价?这本书是11位认知心理学家的科研心血,提醒人们:如果我们不把考试看作衡量学习成果的标尺,而是把它看成从记忆中检索学问的一种练习,而并非“考试”,我们就可以为自己创造另外一种可能,就是把考试当成一种学习工具。
所以,我们应该成为学习的主动者,而不是记号者。
轻松学习是无效的间隔练习有奇效——后刻意练习时代时代来了
学习本身是一项可以获得的技能,最有效的策略往往不是依靠直觉,而是后刻意练习。
人们顽固地相信,自己把心思放在一件事上,拼命重复就能学得更好。比如,我们学过“刻意练习”,或者“匠人精神”等,都给了我们很好的学习成长指导。但后刻意练习着重在“如何练习”上给出一些方法。比如:有间隔联系、有穿插内容的练习以及多样化练习等。
总之,获取知识是生命的必需,大脑则是越用越活。那些,所谓的一听就懂,一学就会,一考就砸的现象,实际上就是没有将知识链打成“记忆结”,只是处在一种浅学状态。如果没有感到压力或吃力,即便学习是快乐的,轻松则是无效的。
读书真的不是一个业余活动,需要全身心投入。如果你觉得‘’读书是个要命的事儿‘’就对了,那样你就会在书中发现你的伊甸园。
学习不止是技巧,正如拉尔森医生提醒我们的那样:
让大脑工作,实际上就是给它引入更多复杂的网络,然后反复运用这些神经网络,从而使头脑更加灵活。这大概才是最重要的。
轻松学习是无效的“如果你觉得在生活中有任何困难,都一定有一本书等着你”,动动手指扫一扫,便会找到属于你的那一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