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美团的车、吃滴滴的饭?补贴大战背后消费者的福利来了
谈到美团与滴滴,几乎无人不知。毕竟这个时代你没打过快车、叫过外卖,还没见过街道上疲于奔波的外卖员吗?联想到最近美团打车登陆上海,滴滴外卖首批上线无锡、南京、长沙以及成都等9个城市,双方纷纷拉起大旗,通过价格战的方式,吹响“出行+餐饮”的新时代号角。
近日,美团CEO王兴表示,美团出行作为新玩家,几天前登陆了上海,并迅速拿到了1/3的市场份额。据了解,为了推广美团出行,美团则推出了一系列诱人的奖励机制。如前2万名新司机入驻美团出行,可享受前三个月免抽成的待遇,2万名之后的司机入驻,其抽成比例保持在8%,相比美团,滴滴则要抽取20%的提成。同时,司机在6-24点之间每日在线满10小时,每日接够10单的情况下,即可在月末拿到600元的保底收入。
面临美团出行的奖励机制打压,滴滴在外卖上也是下足了功夫,据滴滴公布的招聘骑手标准显示,骑手分为忠诚和自由,忠诚骑手每周的送餐时间要超过48小时,保底收入1W,自由骑手的订单收入都翻倍,这福利也让美团感受到了压迫感。
做外卖的涉足打车,打车的进军外卖,这到底是什么逻辑?事实上,这种情况早有先例,2016年,Uber开始正式进军美国外卖市场,推出Uber Eats。现今,Uber Eats的流水占到Uber全球总流水的10%。如此大的利润,也难怪美团和滴滴会动心了。
事实上,滴滴与美团的业务扩张,是为了争夺“出行+餐饮”配套服务的市场,而不是仅仅的想要发展单方面的业务。对滴滴和美团来说,Uber是成功的先例,这种成功所带来的是一种一站式服务体系,这也是未来的消费生态场景。
美团和滴滴的平台,都拥有数亿的用户,如果能拓展自身的实力,发挥出独有的优势,势必会为目前的消费生态带来巨大的冲击。当然,市场无限大,但是实施的难度也是不小,今年年初,美团打车在上海获得《网约车经营许可证》后,还曾被上海交通管理部门就“价格战”事宜约谈,而美团方面也明确回应,不在上海打“价格战”。这件事虽然并未引起什么反响,但这也是折射出了美团推广出行业务的艰难,更何况还有滴滴这个巨头虎视眈眈。
另一方面,进军外卖领域的滴滴进程似乎也并不顺,仅从无锡来看,美团与饿了么已然囊括了整个市场90%以上的份额,滴滴外卖想要横插一足的难度极大。另外,根据《食品安全法》、《网络食品安全违法行为查处办法》等一系列食品安全的法律法规要求,滴滴想要顺利的推行外卖业务,仅仅办理手续都需要很久。
可以看出,美团与滴滴的战争固然有利益的因素,但是最主要的还是对生态、平台以及时代的竞争。“优胜劣汰,适者生存”的铁血定律不但适合于生物进化也适合于商场,8年前,美团领先于滴滴,如今,滴滴却与美团处于同一平台之上,这也让未来的“出行+餐饮”时代争夺战充满了看点。
无论是滴滴做外卖,还是美团做打车,对于消费者而言,都是利大于弊。利处再于短期的价格战可以让用户享受到优惠,未来的竞争模式也会给消费者提供更多的选择,毕竟有竞争才能有进步。弊处在于技术更新跟不上消费升级将会导致消费场景变冷、“出行+餐饮”模式彻底被玩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