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正向制约
前两天和朋友聊天,说到自己在教书的时候,很少很少会对学生发脾气,除非是一些实在需要让学生感受到压迫感的事情才会动一动肝火。大部分事情还是会尽量平和的去解决。
虽然最后气的只有我一个人,但是总算效果还算不错。或许所谓的正向鼓励教育就是如此吧。而正向鼓励更多的是一种制约的力量,以温和的话语给学生带上一顶接着一顶的高帽子,让学生有一种如果我没有达到约定,会对自己展开自我反省,而不是一开始就责怪他人。举个很简单的例子,正向制约就是共同约定一个积极的目标,比如把上课不应该讲话,改成上课应该积极听讲。把“不可以怎样”改成“应该怎样”学生在没有能达到这个要求后,最当下的反应就不是我做错了,而是我没有达成这个目标。
不要小看这一点点的改变,这个改变最显著的就是学生从指责他人变成了自省。同样的举个例子:上课说话之后,老师予以批评,学生第一反应是“老师,是XXX和我说话的,是XXX先说话,我才回应他的!”因为在他的认知里,不能讲话可是讲了,这件事就是纯粹的错误,是要有人承担责任的,无论如何也要多拉一个人来承担责任。
而如果我们的约定是上课应该积极听讲,学生是无法指责他人的,即便他因为惯性还是说了别人的错误,我们也可以告诉他你应该自己积极的听讲。让自己的语言更加站得住脚,也让学生意识到自我反省会更加有力量感。虽然这样做效果不会立竿见影,但只要坚持长期正向制约,那就会是长久稳定的进步。而教育最怕立竿见影,因为我们都是在不断的尝试的过程中,无法分辨究竟是立竿见影还是拔苗助长。
当然,在正向制约的实行过程中,也不能全部都是正向。以前听过一个故事,说有一位赛马爱好者给他的座骑装备了最好的硬件:闪光锃亮的鞍子,精心打造的马蹄套,崭新漂亮的辔头……但他的马在速度上依然没有丝毫长进。这人百思不得其解:“我给了它一匹骏马所拥有的一切,可它为什么不能成为一匹骏马呢?”赛马高手指点他:“因为你手里缺少一根鞭策它不断上进的鞭子!”而这个鞭子就是正向制约背后约定的惩处机制。
只是我们是面向学生的教育工作者,惩处机制一定是适合学生的,不能以成年人的思维来制定标准。我们要更多的理解学生,要给予学生犯错的包容度,他就是在成长,成长就是不断的试错后找到适合自己的方向。过高的要求或者过于严厉的惩处,会让他们迷失,不知道自己的努力的终极目标到底是什么。
我其实很强调正向制约的力量,是因为骂人是会上瘾的。人们在骂人的过程中,就在不断宣泄情绪,这是一种让人觉得痛快的感受,骂完人之后我们心里会好受不少,但是然后呢?挨骂的学生呢?他们做错了,挨了骂就结束了么?对于一部分学生来说,甚至会想不过也就是挨顿骂,无所谓,因为他根本不会自我反省。而另一些无辜挨骂的孩子,又会觉得委屈。无论是用哪种方式,最终的目的不应该是宣泄自己的情绪,而是要达成让学生自我反省的目的,在这个目标上,正向制约的效果会更加稳定一些。学生行为改变的动力是因为自我的认知发生改变,而不是因为害怕老师的情绪。
更何况相对来说负面情绪的传播力更强,人们很容易在负面情绪中越陷越深,快乐是一时的,痛苦才是永恒的。常常抱怨生气,会让人越来越丧气,自我的成就感和价值感会不断被削弱,从自己的健康来说,也是不利的。
成年人的世界已经有那么多不如意的事情了,至少在自己的情绪上,我们能多一些积极也是好的。工作总是辛苦且磨人的,大部分人都没有资本可以摆烂,那就努力赚到三千万让自己成为资本家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