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风云与三十六计-总论
2019-03-04 本文已影响90人
石克
[原文]:六六三十六,数中有术,术中有数。阴阳燮理,机在其中,机不可设,设则不中。
[解析]:《总说》是对三十六计进行总体上的概括和剖析,它阐述了在三十六计中起着纲领性作用的“机、理、数、术”的实质,及其相互间的辩证关系。
“数”是指天数、气数、定数,即任何事物都有一个“数”的存在和局限。从唯物主义观点来看,“数”大可以指历史潮流,小可以指客观形势,它是第一性的。而“术”则是人的主观谋略,是第二性的。在历史潮流的递进中,在客观形势的转变中常常蕴藏着许多计谋。这些计谋在某种程度上能起到推动历史发展,转变客观形势的作用。正所谓只有“运筹帷幄”才能“决胜千里”。
在三国纷争中所使用的计谋就有数以百计,其作用和意义是相当巨大的,有的甚至能力挽狂澜,扭转乾坤。例如,若没有王允的美人计就不会促死董卓;没有庞统的连环计就不会有周瑜的赤壁大胜,这次胜利不仅削弱了曹操的有生力量及其不可一世的嚣张气焰,并在此基础之上为以后的三国鼎立创造了有利条件;没有陆逊的“瞒天过海”计,“以逸待劳”计,就没有火烧连营就没有刘备的败走白帝城,最终也不会有东吴的转危为安。这就是“数”中有“术”。
但是,“术”还要受“数”的制约,也就是说计谋的使用要顺乎历史潮流,要在客观形势允许之下施行。切忌不顾事物的发展的必然规律而凭空想象,意气用计。要做到审时度势,顺水推舟。这说明“数“决定了“术”的应用时机和最终效果。违背这一点就会因不识“阴阳燮理”而“术多不应”。所以我们说“数”决定“术”,而“术”则反映“数”,同时也反作用于“数”,二者是对立统一的关系。作为谋者必须懂得这个道理。否则必遭败绩,落一个“计不可设,设则不中”的下场。